《On China》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者:春色红杏 2022-7-24 05:15

《On China》是一本由Henry Kissinger著作,Penguin Pr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6.00,页数:6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On China》读后感(一):On China

quot;On China", by Henry Kissinger, Penguin Books, 2012.

从1972年算起40年间,前一半中国吃上基辛格了,后一半基辛格吃上中国了。不唯基辛格如此,很多所谓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都如是。

回到本书,也分为不平均的两部分,前一小半对中国的分析体现大师功力,简洁到位,后一大半则并非只是论中国,而是论中美关系,甚至部分为论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这也难怪,这种带有回忆录性质的书难免躲不开个人痕迹。

其实,单就对中国的分析而言,仍流于叙事而非深入揭示。想从中了解中国现代发展与中美关系的美国人大略可得印象,但想深入了解中国的可能要略有失望了。特别是对中国的优劣得所并未更多着墨,对中国的民族性叙述不及对领导人个人的分析。

不知此书在中国更火还是在美国更受欢迎。

《On China》读后感(六):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写给足不出户的美国人看的书

本评论仅限于1976年前的部分。

基辛格博士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通篇不但赞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军事思想等等方面的成就,对于中国的主要领导人的描写也是智慧、幽默、果断一系列的赞美。我几乎没看到负面的描写。

虽然有一些观点似乎是作者的臆断,但整体写作很客观、流畅和简明扼要。各个写到的时代的重要事件都有涉及,根据作者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决定写多少,并且非常诚恳地对自己拿不准的部分承认不确定。由于篇幅安排比较个人化,作者也曾被诟病一些关键事件仅仅一笔带过,避重就轻等等。个人觉得属于求全之毁。

作为入门读物,还是很靠谱的。

最精彩的部分在第九章,1972年中美建交的部分。作者作为亲历和重要参与者,提供了很多重要而有趣的面谈细节。

《On China》读后感(七):更客观的视角看待近现代中国

近几年花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也是迄今为止看完的最艰深的英文大部头了,前前后后看了半年,不过看完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_-。应该说,作者首先是一个国际关系专家,而且也作为顾问参与了中美关系重建和发展,因此,书中,特别是70年代以后,更多地是探讨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关系。而对于中国国内的情况的阐述,还是相对比较简单。从一个40年来一直旁观着中国的专家的角度来写中国,确实带来了很不错的视角,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比如中苏关系的恶化,我们一直听到的声音是因此中国拒绝苏联控制,而这本书里会看到,毛泽东多少次鲁莽行事然后让苏联打圆场,而赫鲁晓夫对中国一提要求或者建议,就被毛泽东粗暴拒绝……又比如,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参与是纯粹基于国家利益的,而美国不得不考虑国民对民主自由政治的要求,因此我们二十年来总是看到美国老是要“干涩”中国内政,让中国走关注民主法治,而中国却忙着对各国的暴政助纣为虐,只要这些国家能给中国带来利益、资源……

《On China》读后感(八):《时代》周刊书评:外交豁免权?

来源:《时代》周刊,2011年6月13日,

http://goo.gl/UQqWi

作者: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 )

译者:匿名

校对:南山

中国的当代历史是由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塑造出来的。只有某鲁莽大胆的赌徒才会在1929年的时候下注,说CCParty会在1949年统治这个国家。当时ccp不过是一群几乎要被彻底清剿的乌合之众。而在1952年的时候,韩战正打得热火朝天,中国孩子们看的节目都把汤姆大叔塑造成超级大反派,谁要说不过在区区20年之后毛泽东就会和美国总统在北京相谈甚欢,那更是匪夷所思。类似的还有,谁能够在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谈及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时候,想到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会超过日本呢?

就在我开始读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写的《论中国》(On China)那天,我去了一家二手书店,并又一次地领略到中国的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地让预言落空。在那家二手书店,我幸运地买到了由George Paloczi-Horvath在1963年所写的《毛泽东:蓝蚁帝王》(Mao Tse-tung: Emperor of the Blue Ants)一书。Paloczi-Horvath相信,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居民会达到20亿,仍然会受困于毛泽东思想。事实上,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只有10亿左右,看起来更像是被资本主义、而不是mzd思想所鼓惑。

基辛格新书的价值在于在许多出乎意料的事件进展方面,它给出的是知情人的视角。在”乒乓外交“和尼克松与mzd的历史性会面方面,他的记录并没有什么新鲜曝料。谈到后来那些塑造和调整了华盛顿和北京关系的对峙和合作,他也不过是老调重弹一些人们都熟悉的共识。但是这些故事是由他这位当时始终在场的人所讲述的,那又有些特别了。长篇大论是基辛格的标志。没有别人曾介入后尼克松时代每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华外交],或与毛泽东时代以来那么多的中国领导人交谈过。

但同时,很明显,简洁叙述不是基辛格的天赋所在。《论中国》本可以成为一本薄薄的、吸引人的外交回忆录。但结果是,我们拿到了一本超过500页的大部头,读者不得不硬着头皮读下去。化简为繁则是基辛格故意为之,好让我们认为他是一名重要的地缘思想家,历史证明了他的英明。关于”乒乓外交“那部分,我们很容易认为他值得仰慕。但是想到他在越南和柬埔寨问题上误导了美国的军事行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读者很难把他看成无所不知的先知。即使是在中国问题上,基辛格也太过积极地要为邓小平受到的全球性谴责开脱——他这位长期以来的”老朋友“对1990-1年六月2+2日的zhen ya负有直接责任。

《论中国》在许多段落上都是误导性的,或是过于简单化,以至于和我从那家二手书店淘来的老古董有些类似。基辛格把所谓”中国传统“简化为以忍耐为主、长期不变的儒教,忽略了中国人的多样性。(在他书里的中国”人民“一词,就跟Paloczi-Horvath书中身穿毛式制服的”蓝蚂蚁“一样,都是一个毫无差别的群体)。中国政府和外交的历史延续性也被夸大了。

对中国人的“精妙”,基辛格表达了他的敬意。对所有制造了”乒乓外交“的关键人物,他也以仰慕的方式提到了他们的”精妙“之举的重要性。然而遗憾的是,谈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论中国》算不上是一本精妙的书。

【本文作者华志坚最近的一本书是《21世纪的中国:每一个人都需要知道》】

《On China》读后感(九):读懂中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做的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去理解,同样,邓也是。战略家就是战略家,战略家不需要和你我一样去考虑某些个体的感受和极有可能道德层面的阻碍和外界的反感。兵者伐谋,在那么一个时代背景下面,的确有这么一群人,以超人的智慧和哲思指明了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保卫了她古老的尊严。有人要问,毛和邓都杀了人,我觉得这一点上他们受到道德的谴责是没有问题的,纵然动机和里面的博弈到现在都是谜团。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我们无法评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纵然你唾弃他们,谩骂他们,他们还在那里,丝毫不动,傲视着你。纵然是汪精卫之流的人物,也是千古谜团一语成戳。最后,历史本身会给他们最好的注脚。还有就是,在批评谩骂的时候,我们自身,要自省,解剖一切。

看清历史看懂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争执和利益纠纷既博弈,祖宗们留下的博弈技巧几千年来被统治阶层用的屡试不爽。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知其者,惟其春秋。

推荐阅读
  • 读后感系列作文

    读后感系列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西峡县城区四小 五九班 王志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随着这段话让我们走进了一场群雄的纷争,在这些群雄之中,令我最为喜的就是被称之为“...

    03-22

  • 蒋欣分享《甄嬛传》华妃番外读后感:时常想念那段时光

    蒋欣分享《甄嬛传》华妃番外读后感:时常想念那段时光

    综合报道3月18日,演员蒋欣称自己看了新出的《甄嬛传》华妃番外,写下一封给华妃的信:世兰,许久未曾与你这般“对话”,看过新的华妃番外,回忆起了和你相处的日子。记得...

    03-20

  • 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写一篇读后感优秀范文4篇
  •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的方法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的方法

    三步写出完美读后感。启问童年阅读工坊。三步教孩子写出完美的读后感。大家好,我是金子。这篇视频一定要看完,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攻克读后感这座大山。孩子们要不要写...

    03-08

  •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是一部充满奇幻与现实交织、命运与传奇共生的巨著,读完令人久久沉浸在其魔幻而深邃的世界中。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构建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

    03-02

  •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

    《书海留痕:如何写出动人的小说读后感》文/姜磊在阅读的广袤天地里,小说宛如一座神秘的花园,每一页都藏着不同的景致与故事。当我们合上一本心仪的小说,内心往往被种种...

    03-02

  • 不会写读后感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不会写读后感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一转眼,寒假过半,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孩子的寒假作业还有读后感没有写?读后感怎么写?有没有速成法呢?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一篇读后感:首先,明确读后感的核心——感...

    02-27

  •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读后感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读后感

      【编者按】在科学探索的星空中,每一颗好奇的童心都是一颗闪耀的星辰。为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科普创作与传播能力,本报与多所中小学联合建设“科技...

    02-27

  • 我爱写作

    我爱写作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想必同学们都阅读了不少书籍吧老师有没有让你写读后感啊读后感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来自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的吴周芬老师分享的读后感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同学...

    02-22

  • 两本书读后感的分享!

    两本书读后感的分享!

    这篇分享两本书读后感,本来是过年期间写的,但中心思想一直没提炼,所以搁浅了,这次改改发出来,大家可以当做随笔看看。首先说说《稻盛和夫如是说》这本书,据说是作者收...

    02-2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