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ling with China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布者:南山草人 2022-4-12 05:09

保尔森(曾任高盛公司主席简CEO、美国财政部长)的这本书有430页。想来它的目标读者应该是美国政商界人士,所以全书而言,中国政策的由来与演变、高官履历和沉浮占了相当篇幅,中国读者大可跳过——况且这部分内容不问可知是代笔。好看的是写保尔森与中国领导人、高官、国企高管如何打交道的部分,所谓「秘辛」。

本书开篇,即描述高盛如何在1997年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上市公司的前身)IPO。此事之前反复听人讲过其间片段,这是第一次看到投行高层——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是故事的另一方——的纸上文字。就二十年前而言,对方方面面都是创新的一跃。中国电信上市采用「整体上市,分布实施」的模式,后来被诸多国企模仿。书中写到机构投资者起初对这种模式是有疑虑或疑惑的,怎么去说服呢?高盛打了个比方:你们就把这样的上市公司看做是一只开放基金好了。这个比方好。

保尔森讲到自己的职业经验,有两点我印象深:一,要有大的愿景,但要从小处入手,以期尽快拿出具备说服力的成果。二,建立关系。书中描述他为清华经管学院、云南环保项目的奔走。这究竟出于公益心还是为了搞关系?保尔森自己也并不讳言这些活动为他在高层那里大大加分。又,高盛是怎样在香港打开局面的呢?据保尔森的说法,是从他听懂了李嘉诚在席间的暗示,回去说服高层,在李泽楷的Star TV投了两百万做广告开始的。

2014年五月,保尔森和一捆美国金融机构高管分析对中国的看法时。有个家伙问:「你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但是你为什么要帮助中国了?」反过来,这可能也是我们看这本书时要想起的一句话。

作者是美国前财长Henry M. Paulson, 看完后觉得此人应该会被再次重用的,特别是当中美关系日渐重要时。因为他实在实在太了解中国了,不是文化,而是宏观经济及高层政治。

关于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有太多的书籍,研究资料,甚至影视作品来反映,但从未读过与中国高层人物密切合作过的外国人的见证。

作者参与了中国在经济改革中的几个重要决策。比如当时身为高盛CEO的他,怎样斡旋在几股势力中央,击退摩根斯坦利,成功拿到中国移动,中海油等一系列大型国企的IPO项目资格的,里面提到这些国企为了财务健康,不得不贱卖部分坏生产线及大规模地裁人时,面对高盛的谈判,某中国高层悲痛地说“不行,我不能让国有资产就这样流给了你们,我们应该自己有办法!”---如今听来,还是觉得肃然起敬。

我在北京工作过的公司位于长安街一号,东方广场内。当时只觉得全中国最高级的写字楼,不料背后是中共中央在收回香港时的一场博弈。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朱镕基总理的委托下,Henry协办了清华经管MBA,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聘请了叱咤美国经济界的明星,个个来头不小,个个热情地奔赴北京授课....非常羡慕,如果有机会很想去听听课

Henry Paulson, 前高盛CEO 与美国财政部长,退休后创办Paulson institute。Dealing with China 这本书按照他的生涯履历分为三个部分:作为高盛参与中国国企的IPO,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发起中美战略与经济对,退休后他与新一代中国高级官员的交往和对中国国企,环境和改革的看法。

Hank是一个典型的共和党精英同时也是个无情的的现实主义者。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start with a big vision, chose a concrete first step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quickly to build momentum, then push forward relentlessly, holding people to tight schedules." --开始以宏大的愿景吸引同僚,激发他们的斗志,然后很快完成一个结结实实,看得到的成就,给予同事长官信心,最后继续推动进度。再准备初次中美高层对话时,Hank就要求中方调整RMB汇率。一开始就向国会展示对话的成果。

Dealing with China中,Hank不可避免要写到他与官员打交道。但是他很少写出对别人的直接评价,反而是喜欢描写与他们呢打交道的过程,即对事不对人。这是一个聪明的写法,同时也显露的Hank极其务实的性格。他不会因为政体,文化和宗教的不同,预先形成刻板的印象。Hank通过当事人处理事务的方法揭露他们的能力与个性。有趣的是,这本书写了他和BXL,现任核心打交道的经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做事手法也或多或少暗示了他们此后不同的命运。

我个人最推荐第一部分的前六章和第三部分。Part One前六章主要是写作者如何帮助中国国企上市以及应朱镕基的邀请,协助清华经管学院的成立。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也稍稍揭露了政府运转的流程与潜规则。第三部分绝大部分都是自说自话,关于作者对中国国企,环境和政体的看法和建议。如果是平时不看新闻的读者,他们会感到比较无聊,因为没有太多事例·。但是如果平时关心社会,会发现很多当下的改变,在几年前Hank就已经预见了,甚至提供了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政府会做这些事。结合时事,我相信读者会发现很多亮点。在第三部分,我自己就做了很多批注。

说道这本书不足之处,我觉得有三点:1.这本书的书名是“Dealing with China"误导外国读者,使他们以为这是一本工具书--提供详细且全面的教程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中国人在日常或者商业场合打交道。事实上,这本书只是Hank把他职业生涯中与中国有关的故事提取出来,本质上还是一本自传。在Goodreads上很多读者抱怨跟中国交往内容太少了反而是一堆Hank对于中国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是因为这本书的层次太高了,作者是从中美两个大国的国际关系上提供交往建议,对提高美国读者与中国人日常交往能力帮助不大;2.作者的文笔实在糟糕,阅读体验感很差。可能是因为之前在投行,政府机关经历,作者更倾向用直白而且枯燥的语言来简述事情,很难让读者能够全身心投入阅读。很多次我都会合上书,刷下网页,然后继续阅读;3.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书中附上的中国地图没有把台湾岛列入中国领土.

其实一开始选择读这本书,我是把它当作高层揭秘史去买的,希望看看政经八卦。但是往后读下去,不得不佩服Henry Paulson对中国认识之深。他在整体层面对中国当下问题的理解相当到位。书中关于国企走向世界化必须要克服的困难,我们也可以对照现在政府提出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我相信读者明白为什么要改革国企,要反腐以及最近高层大力整治污染企业的决心背后的全盘思路。

这本书讨论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所以还是按照惯例分成几个部分吧:

政府关系/中国特色

还记得学组织行为学的时候讲到中西文化差异,说中国是高语境文化,表现为说话间接、集体主义。在这本书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Paulson和朱镕基在谈移动的IPO的时候,朱并未直接同意或者反对由高盛来承接这项业务。然而,他和Paulson见面这件事,以及指示高盛进一步和通信部的官员接洽本身就释放出足够的信号。同样的,很多事情,虽然高盛并未得到书面的承诺,可是也一一兑现。

信号是很重要的。Paulson显然也精于此道,比如在非典之后作为第一个外国高管出现在中国大陆,又比如去领导人曾经就职过的城市停留一下。

集体主义:因为在中国做事情讲求共识,所以一个人的支持是不够的,只要有一个有权力的官员不同意,那么事情很可能做不下去。所以一定要广撒网,争取能够争取到的一切同志。例如,高盛曾经试图将电站的部分股份卖给外国投资者以募集资金,本来一切顺利,直到遇到来自李鹏的干预,理由是给外国投资人的利息太高了。

改革开放与挑战

可以说Paulson是相当深入中国的经济改革了,从国企改制到市场开放再到金融市场的开放,都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如果不是过去的工作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息息相关,他讲的很多内容对我可能都是全新的吧。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大人民当然是切实地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是却没有意识到政府其实在下一盘大棋。(这里膜拜领导人们一秒钟:他们解决的问题真心错综复杂而且影响巨大)

为什么鼓励国企在境外IPO呢?其实IPO的股份只是很小一部分,并不是缺钱,只是这样可以促进这些陈旧的企业为了符合海外更加严苛的公司治理不得不改革:把大锅饭和市场行为分开,财务透明,注重盈利质量。加入WTO同样是这样的契机。

可是改革的节奏却必须要好好控制。一刀切市场化,就会面临很多人下岗失业,却没有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依靠。那么,社会稳定则会受到影响。而大家都明白,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另外,在市场经济里,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对股东负责。这一点就更难做到了。

再说一下金融市场,毕竟过去很关注这一块。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所以融资难,尤其是民营企业。我们可以看看几个比较主要的融资渠道:

银行借款:当然是优先借或者只借给国企,因为国企有隐形的政府担保

企业债:主要是政府机构、央企或者国企才可以发

公司债:过去主要是上市公司才可以发

首次公开发行:呵呵哒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只有靠信托这种监管灰色地带的产品才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因为信托是很多银行的表外资产(所谓影子银行),所以政府很难掌握真正的借贷情况。而且由于缺乏监管,影子银行也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最后说一下违约这件事。

还记得国内首支债券违约是当年同事们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既然在中国,关注它的原因,当然在于这件事所传达的信号。债券违约-》政府不再兜底-》说明债券不再拥有政府的隐性担保-》有必要分出债券的优劣,进行市场化定价-》需要完善的体系来区分债券的优劣

进入一个新市场的关键是和最重要的客户建立起很强的关系。

当你以巨型交易出名以后,你的业务就会源源不断。

成功的关键是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应对挑战的时候,从一个宏大的愿景开始,选择一件具体的可以迅速做好的小事开始,然后不停地往前推动,同时要给相关的人截止日期。

看问题在什么地方,那就是创新的机会。

最后,我真觉得看得热血沸腾啊。这个时代,真的很适合有志青年大展宏图,比美帝大农村刺激有趣多了。

看的香港出版的繁体版,翻译水准很高,用了很多中国官方特色的翻译词汇。淘宝轻松可以买到,还很便宜。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引人入胜、开阔眼界、深度解析的书籍了。几乎在这本书可以看到90年代初到2014年左右的中国高层思路全汇总。几个大的改革、大的保守也都详细的纪录其中。没有想到这一切是通过一个美国人的回忆录得知的,由衷的感激henry paulson。仔细想想,考虑到目前的政治体制,也只能是外国的高层有机会写这样的东西了。

通过此书,也更加喜欢朱镕基、王岐山和周小川。henry对李鹏以及李鹏系的评价都很低,很有意思。能爬山党的巅峰之位,都是人中龙凤,曾经幼稚觉得他们无能,现在深知自己的浅薄与狭隘。他们的才华、行动力、抗压力、思考深度与远见以及决心都让我太佩服太佩服,有一种“放心了”的感觉。我本已不是民主制的拥护者,深感集中制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性,现在确认他们是能人之后,飘飘然的觉得国运好我也好。

通过此书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回顾,作为一个不关心经济的小白,终于有了比较全局与宏观的了解,也明确了中国当下所处的阶段与位置。也终于第一次明白了真实的中美关系的模样。原来中美高层的沟通如此之多、之深、之直接、之相互依附。说是一对好基友,也不为过。

好想再看到类似的书籍,开阔眼界啊,了解现实。

2016年,我买了好多书,教育科技类的,政经文化类的,不下五十本。买的书多,读的书少。年关将近,才把四月份在波士顿买的美国前财长保尔森《Dealing with China》看完,趁着2016年最后一天,写一篇书评,鼓励自己来年多读书。

之前对保尔森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曾任美国财长。这本书,是他从财政部去职后,写的第二本书。第一本《on the brink》,当然是关于2008年金融海啸的,作为时任美国财长,他亲历了那场席卷世界的乱局。而这第二本书,全是他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故事。全书跨度近二十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他在高盛的时候,如何帮助中国国企上市;第二部分说的是他作为财长,和中方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里的交锋;第三部分则是他卸任后,就环境气候等问题的实践和思考。

正如书的副标题所言,这本书就是An insider unmasks the new economicsuperpower。在就任财长前,保尔森就来过近七十次中国。而高盛和美国财政部的近三十多年的领导经历,给了他大量机会近距离了解中国政商精英。因此,书中各种细节很多:长者给他的第一印象,第一次去紫光阁见总理的感受,和岐山二十多年的交往史,非典时期执意来北京访问的原因(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求某副总理释放某人时的心机,和永康大哥交往的故事,接待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安排,在谈判桌上说服人民币升值的技巧,以及和各种国企民企老板对话的秘辛。比较有趣的是,在这里,你读到的都是当年的他们在当年的位置上做的事情,现在由一个外国人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保尔森是一个美国梦的标准模版。伊利诺伊州长大的他,在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分别拿到了文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他去了国防部和白宫工作,并在水门事件后加盟高盛,一路成为高盛董事长。在书中他把他的个人经历和他的中国好友做了一下对比:当他一路在政商界披荆斩棘的时候,他的中国对手们,都在广大的农村,蹲牛棚,种粮食,冒着风险学英语。保尔森笔下流露出对这帮中国人的敬佩和惋惜。这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965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被送到乡下劳动,在农村这么多年也没有放弃学习。直到1979年,他通过一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考试,成为不需要读大学就可以直接工作的知识青年,全江苏省只有两人如此。读到此处,我还特意去查了查刘主席的简历,果然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直接就拿了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人能坚毅如此,佩服之至!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保尔森完全是个中国通,各种中国的社会情况他都掌握得很准确,当然写这种书也离不开一个写作团队。另外,保尔森也指出很多的中国特色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国企经理人管理的问题。书中说,200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总裁被要求对调,完全没有经过各自董事会同意。在美国把AT&T, Verizon和Sprint的CEO这样换一下,简直不可想象。又如,2014年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某晚被电话告知次日要去中石化报到上班,开始新工作。这种故事,在中国的语境下显得合理又自然,但是用现代公司的思维看,却显得特别粗暴落后,既不尊重职业经理人,也不尊重规则。

这本书从朱相治国讲到新君肃贪,改革的故事很多,当年看不透,现在回头看,恰能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中看到弄潮儿的影子。如今,经济停滞,改革乏力,外汇承压,人心惶惶,可是和朱相那时候比,可以回旋的余地,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不是还是多了很多呢?

仅以此文,作别2016。

一本快速梳理过去二十多年国企改革框架和中美关系颇多要点的好书。汉克作为一个最早介入中国经济改革的外国人,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审视经济和政治变革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彼时的领导人对经济改革的观点和视野,读来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书里用直接而坦诚的叙述记录了很多与中国高官打交道的细节,是我们在国内媒体不会读到的,值得细细品味。

书的前半部分记述高盛从九十年代开始参与国企改革的种种经历,从石油到电信到银行。我有幸在汉克领导下的高盛工作过,对书里提到的各种人和事都耳熟能详,读来颇觉亲切。彼时的高盛,我对公司对员工的耐心、信任和投资印象深刻,正如书中他们对客户(包括潜在的客户)和生意的投入。九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即使今天还是有很多投资者对中国充满疑虑,高盛的坚持和努力,他们在早期中国业务硕果累累便不奇怪了。这个过程中汉克和很多后来的高层都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也算识于微时吧,这样的友谊在他成为财长后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书中对高盛高华的设立几乎只字未提,让我颇感惊讶,毕竟这是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在中国本土运营的外资投行,估计设立过程也受益于这些私人交往带来的便利,有不便公开之处。

书里有一个细节触动了我:汉克最初不愿出任财长,因为“不知道在一个不受欢迎的总统的第二个任期里还能做些什么”,他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都持类似观点。但是在一次会面中,周小川作为朋友告诉他“能为你的国家服务是无上的荣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位置上你会有想象不到的机会来发挥重要作用“。正是这句话让汉克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并最终真的在新的职位对中美关系做出了更大的推动。这提醒了我不久前在华盛顿遇见的一个uber司机,他对新当选的Trump不以为然,但被问及是否更偏向希拉里时,他说“这俩都不怎么样。我们美国有很多非常smart的人,问题是他们不想当总统“。这也许就是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潜意识里“学而优则仕”才是正道,美国则更推崇个人的成功,这个成功的方式很多,当总统的排名似乎也并不怎么高...

书中也描述金融海啸期间,中国领导层对西方金融制度的犹豫怀疑,以及为稳定市场做出的坚持和努力。国与国和人与人一样,需要长期的交往建立信任,至少在中国人方面是这样。但美国的领导几年一变,很难建立长久持续的关系,未来的中美关系应该还会风波不断。

书的最后描述汉克卸任财长后他的基金会在中国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公益和慈善应该是很多人衣食无忧后的选择,希望我也有机会进入这个行列。

推荐阅读
  • 看完作家豆豆小说《背叛》的读后感

    看完作家豆豆小说《背叛》的读后感

    这是书中最后一次见面温存之后帮点了烟年前说在看的小说《背叛》终于也翻到最后一页。《背叛》小说有它的时代背景,93年的故事当时改革开放之初,商业的冲击之下姓资姓社都...

    01-04

  • 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

    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

    #车轮上的自由#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江勤珍拜读恩师《读后感》,受宠若惊汗注颜。半瓶子醋岂能晃,高山仰止敬师贤。作者简介:江勤珍(网名:寒江雪)女,1956年...

    12-31

  •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

    读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句子像湿漉漉的早晨叶尖儿上一闪一闪的露珠,像大雪天蒸笼里端出来的空气里弥漫了新鲜的面粉的馒头,像树枝上翻滚跳跃的清脆的鸟儿,每一个句子都...

    12-29

  •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论语》读后感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论语》读后感

    【第一读写营】主理人徐静感想我记得我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男友他很少用语言我表达心意,但是他有好几次遇上他觉得好吃的,或是他同事他朋友觉得好吃的,他就会给我搞一...

    12-20

  • 教育星空中的暖心航标——朱蕾蒙老师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教育星空中的暖心航标——朱蕾蒙老师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视频加载中...朱蕾蒙,本科学历,临渭区胜利小学数学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投身小学教育多年。秉持耐心与爱心,精于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潜能。注重品德...

    12-20

  • 读后感的4个写作方法和3个写作步骤

    读后感的4个写作方法和3个写作步骤

    从小学到中学,读后感的写作都是必须学习和经常练习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来谈谈看似简单的读后感,要如何去写好它。一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大部分孩子认为,写读后感只是老...

    12-19

  • 听课笔记:习作《写读后感 》执教:余慧琼

    听课笔记:习作《写读后感 》执教:余慧琼

    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爱读书,爱生活,相信你们也一定读了不少的书了,是吗?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就来玩一个和猜书名有关的游戏好不好?来做好准备。(播放音频)猪...

    12-17

  • <<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读后感

    <<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读后感

    人如果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

    12-14

  • 艺术家对世界的读后感

    艺术家对世界的读后感

    作品《穿天一良品的人》吸引了很多观众(方迎忠/图)与其说是展览馆,另一个美术馆更像是一栋海边别墅,白灰色的建筑外墙像浮动的波浪,倒映着椰林树影,砂砾堆旁立着几顶...

    12-03

  • 读人民日报夜读《迟到的回复》有感:珍惜当下,拥抱幸福

    读人民日报夜读《迟到的回复》有感:珍惜当下,拥抱幸福

    大家好,我是鹿见书文,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人民日报夜读:《夜读十年特别策划 | 别等到来不及,才懂得珍惜》中的《迟到的回复》”的相关内容以及自己的读后感悟。读《迟到...

    11-27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