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的读后感10篇

发布者:时光娜娜 2021-11-13 01:34 原作者: 文章吧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是一本由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读后感(一):关于儿童艺术启蒙那些事儿

作为一名儿童绘画指导教师,有朋友曾经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懂得“艺术是什么”?怎么才能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或者说怎么才能记住更多的名画和画家?

我告诉她:对孩子来说,您这要求也太高了!

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基础,说到底就是:如何给孩子做艺术启蒙?

但说实话,这不仅是儿童要面对的问题,一些美术专业考生或者在校学生,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艺术启蒙是很困难的事儿吗?

我认为不是!

只要找对方法就很容易!

对儿童艺术启蒙而言,最好的“教材”自然是绘本!

如果有一本绘本既有绘画原作,又有对画面的解读,还有画家的一些简介,加上不失幽默的文字,是不是堪称“完美”?

但,不好意思,这样的绘本目前还没有!

不过英国的费顿出版社(Phaidon Press)出版过一套叫做《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的书,倒是基本能满足上述要求,只是它是“童书”却不是“绘本”——里面的画不是专门为孩子画的,而是著名画家的名作。

可它的优势却非常明显!

《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最大的优点就是:图!够!大!

书里的很多图几乎是满页的,常常是一个标题下图和文各占一页,而且文字中也夹杂着很多图,或者很大的图。

就比如讲到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时,图片居然占了整整三页,即便是文字里也要加入一张大大的原始底稿照片。

绝对是一本字少图多的“读图书”!

并且这套书所选的图都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不限于古典或现代,兼容并包,几乎囊括了各种艺术流派,有绘画、雕塑,还有装置艺术和摄影,甚至包括日本的浮世绘。

可以说是一本很全面的“儿童视觉艺术启蒙书”。

能做到这些,自然是因为这本书背后强大的支柱——费顿出版社!

要知道费顿出版社可是在英美及欧洲极具影响的艺术图书品牌,它以出版高清晰高质量的艺术画册而著名!

《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不!枯!燥!

书里的文字很幽默,这自然不必说——毕竟是给孩子看的,板着面孔会吓跑宝宝的!

即便是画家介绍也不是那种列表式的照本宣科,而是采撷了画家的一些轶事,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推到你面前,不再是一堆摸不到的数字。

当然如果你想看数据,它也是有的,都附在书后。

就拿凡·高来说吧!

他的人生很传奇吧?他的《向日葵》有很多解读吧?

但书里都不谈,上来先问你《向日葵》用了多少种黄色,再讲颜色是怎么被凡·高涂在画布上的,然后说说凡·高的签名,最后才讲了一下这幅画诞生前后画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自觉的把画面和这些事合二为一,这时候一个创作《向日葵》的活生生的凡·高就来到了你面前。

看完这套书的人都会发现,书里每一个画家和他们代表作的介绍方式都不同,不仅侧重点不同,就是作为互动环节的提问也五花八门,常常是突然就蹦出一个问题来。从这一点上看,这本书的确编辑得很有“艺术气息”,非常符合孩子那种跳跃性思维,很恰当地契合了孩子们好奇心的落脚点。

它的标题中,画家的名字不大,而作品名更小。最大的加粗文字留给了作者拟定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文字作者要阐释的视角。作者基于这个视角时而阐述感情,时而探讨创作技法,时而又做起侦探——解密画作中的细节,文风随画家和作品而变,简直如同“魔术师”一般,随时会抛出一个惊喜,这样的叙述方式真的非常适合给孩子讲解艺术。

以前一直遗憾这么好的“儿童艺术启蒙书”没有中文版,不过就在这月,这个遗憾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浪花朵朵推出了《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的中文版《儿童艺术大书》!

第一次知道浪花朵朵要出这套书还是在去年,在一本书籍出版目录上看到了这本书中文版的预告,没想到一等就是大半年,但书拿到手里之后,感觉这个等待还是值得的。

首先,书的手感很好。

除去立体感极强的的英文书名之外(努努一度认为书名是真的贴上去的),全书都覆了一层“丝绒膜”,如天鹅绒般的质感,在手中有种温柔的感觉。

书的整体印刷自然不必说,颜色正,图像也清晰,仅从一些细节图和通页的品质来看,这就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艺术书”那么简单,绝对可以称之为“艺术画册”。

《儿童艺术大书》目前是两卷,分为“白色版”和“黄色版”——这和英文版相同,两本书内容不一样,分别介绍了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内容可谓丰富。

但是读过之后,还是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最主要就是意犹未尽,感觉书太薄,兴趣刚被调动起来就翻到了封底!(实际两本加一起厚度已经达到了3厘米,大型画册也不过5厘米左右——是那种好书总嫌页太少的感觉。)

我希望费顿出版社能继续推出《儿童艺术大书》的“蓝色版”“红色版”“绿色版”……毕竟还有那么多伟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等待他们介绍给孩子们!

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营养”,认清这一点最重要!虽说这套《儿童艺术大书》不能涵盖全部“儿童艺术启蒙”教育,但作为入门和启发兴趣的读物,它绝对是正确途径与方法!而且仅从大幅图画和极具创意的互动文字方面,这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读后感(二):一本应该放在博物馆卖的艺术启蒙绘本

当初买房的时候,售房员说,这里的房子特别好,集两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为一体,到哪里去给孩子这么好的环境?为此我咬牙买了一套比预算多了一半的房子。

为了这多出来一半的钱,每周都跑过去玩,可惜的是,音乐会能听着睡着,博物馆的展览虽然有开了眼界的感觉,但依旧不知道这些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究竟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有价值在哪里?小朋友一问就懵逼。

可见有了环境也不代表一切,艺术的启蒙还需要“良师”指导!

为了补功课, 让画画老师推荐了两本艺术启蒙的书《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两册。(ps:这套书已经被后浪引进出版了!)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 / 2018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儿童艺术大书:白色版评价人数不足英国费顿出版社 编 / 2018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拿到书后忍不住一口气看完,和老师感叹,这是一本应该放在博物馆卖的艺术启蒙绘本,值得人手一套。正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杂志所说:每个孩子都能从书中这些美丽的,惊人的艺术作品中获得乐趣好启迪,它们将会成为孩子童年珍贵的宝藏。

和其他艺术启蒙书相比,这套书有三个亮点:

选材丰富且具有代表性

提问的方式,俏皮的小细节,让艺术变得平易近人

鼓励孩子通过欣赏理解作品,创作自己的作品

选材丰富,非常有代表性

《儿童艺术大书》两册选取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60位艺术家116件作品,从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到行为艺术,选材十分丰富。既有像《眼泪》《蒙娜丽莎》《向日葵》这种大众熟悉的经典作品,也有像《活体雕塑》《晚餐时间》这些不被大众熟知的前卫装置作品。

提问的方式,调皮的小细节,让艺术变得平易近人

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爱问为什么,似乎这项技能到了我们身上就已经丧失了。这本书用step-by-step(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很好的契合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理解艺术家创作的理念,从而更好的感受作品。就算像我这种艺术小白也能够跟随作者沉浸其中。

视频中图片来源网络

鼓励孩子通过欣赏理解作品,创作自己的作品

我们让孩子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运用所学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最近我在学一个国外的儿童绘画课,老师在课上要花三分之二的时间讲解主题相关的书籍画作和文化背景知识,经过这一熏陶,动手画画再也不会两眼一黑懵了。

《儿童艺术大书》这套书很像我参加的这个绘画课,鼓励孩子在吸收艺术大师们的思想精髓后,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绘画中,技巧和媒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运用手边的材料,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本书运用的好,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亚于去参加美术培训班。

儿童艺术大书_腾讯视频

有了这套书的打底,再去逛博物馆收获和喜悦应该会增添很多。在书的后面还提供了不少博物馆信息,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带着孩子去看看,近距离去感受这些伟大作品的带来的震撼。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读后感(三):如果只能给孩子收一套艺术启蒙书,就收了《儿童艺术大书》吧!

写这样的题目,我真的一点儿都不脸红。

之前做《儿童艺术大书》(黄版+白版)的团购,大概半天的时间就出了3000套。不久,又传出这套书加印的消息——当时,这套书还没完全上市。

这是我工作到现在,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的情况:一本书还没上市就卖光了。

要说这套书好在哪里,我觉得最核心的有两点:

1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穿插出现。

2用提问的方式教你看画。

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穿插出现

《儿童艺术大书》(黄版+白版)收录了60位不同年代、国别、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但和绝大部分艺术类图书不同,这些作品是毫无规律地,自由散漫地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们既没有按年代划分,又没有按风格流派划分。

这样安排,一方面因为,欣赏艺术作品本来就不需要遵循什么固定顺序。这本书随便从哪一页开始翻都可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儿童艺术大书》希望通过这种“混搭”让人们“摒弃对艺术的偏见”。

比如在《儿童艺术大书》的白色版里,猜猜紧跟着莫奈的《睡莲》出现的艺术作品是什么?

是一张桌子……确切的说,是唐纳德·贾德的桌子。

偏见,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最大障碍。说起艺术,我们想到的总是:

而不是:

我们不吝啬去赞美自己能理解的艺术作品,却控制不住去贬低不能理解的:“这是什么呀,欣赏不了”“这也叫艺术?”

一本书不但可以通过文字、图画向你传递它的价值观,有时也会通过章节顺序,鼓励你打破成见,用更包容的态度,看待事物。我一直觉得,要想收获欣赏艺术的巨大快感,必须从心底接受艺术的多样性。

另:说句题外话,实际上,只有像“费顿出版社”这样国际顶级的艺术出版方,才能将“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穿插出现”变成现实——它有足够的实力拿到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版权,而一般的公司想都不敢想。

这就是我大言不惭地说“如果只能收一套艺术启蒙书,就收《儿童艺术大书》”的原因。

用提问的方式教你看画

如果你把《儿童艺术大书》当成一本画集,那真是辱没了它。

每个翻开它的人,都会立马发现,在讲解艺术时,它抛弃了那种“放一幅画,讲一段艺术知识”的模式,没有把太多笔墨放在介绍艺术家的出身情况、技法特点、时代特征上。因为,对大部分艺术入门者来说——知道了这些还是看不懂画。

《儿童艺术大书》采用的方式是:挑出一幅作品最有趣、最微妙的细节,以提问的形式,启发人自己探索艺术之美。

比如,温斯洛·霍默的《快速移动》

它先借助标题提出核心问题,给你观察的大方向。

文字:“你觉得这些孩子跑得有多快?他们看起来正用尽全力地在草地上奔跑。你甚至能听到光脚踩到草地上的声音。中间那个敞着蓝色夹克上衣的孩子拉着其他人的手,带领大家冲过牧场。

之后,又对局部细节进行提问、讲解,让你自己发现”可以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奔跑着的人“

这页的文字是这样的: ”既然画面是静止的,那我们是怎么感觉到画面中的男孩在奔跑的呢?艺术家是怎么做到让他们看起来是在移动的呢?温斯洛·霍默的手法是采用对立的处理手法,他同时表现人物的运动和静止。

你能感觉到有些孩子真的是在奔跑,也能感觉到画面最右边的两个孩子则真的是站着不动。一个孩子紧紧抱着另一个孩子的腰,防止他离开自己的位置。”

因为是面向儿童的艺术启蒙书(我美术专业的朋友说,应该把书名里“儿童”这俩字去掉,因为他同专业的同学也未必都知道怎么看画),所以,这页下面又有这样的问题。

“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这个游戏叫‘甩鞭子’。在霍默的作品中,这群孩子手拉手排成一行,用尽全力快速奔跑。然后突然间,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一端的孩子突然停下脚步,而继续跑的其他人就会因此被猛烈一拉。排成一行的孩子就像是一根鞭子,这样猛地一停就像是‘甩’了一下‘鞭子’。你看,最右边的孩子站住了,而最左边的孩子们则因为突然的拉拽而失去平衡跌倒在地。

你注意到了吗:大多数孩子都赤着脚,只有跌倒的两个孩子穿着鞋。”

在做这篇文章的团购文时,我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样从作品的细节入手,是在向孩子展示艺术之美,锻炼孩子对美的发现力;让孩子借助提示,自己寻找答案,又是在塑造孩子对艺术的领悟力。”

此时此刻,我很想把里面的“孩子”换成“我们”。

我不是小孩了,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很需要《儿童艺术大书》这样指点我看画的高人。

叙述艺术家生平、讲艺术流派的演变容易,教人看画难。真的只有精耕艺术的人,才能用一两个问题、一两段话点透你,启发你用自己的悟性欣赏一幅画。

翻了这本书,你就能知道,公众号里那些只能讲些艺术八卦的”艺术大师“,和真正行家的区别了。

不少人问,《儿童艺术大书》的黄色版和白色版,有什么区别?

我就用封底上的话回答吧,《儿童艺术大书 黄色版》的封底上这样写着:如果你喜欢这本书,你可以继续读一读《儿童艺大书 白色版》。

基本信息

作者:英国费顿出版社

装帧:精装,全彩,日本进口艺术哑粉纸

规格:250mm×285mm

页数:81

黄色版包括:大卫·霍克尼;阿尔布雷特·丢勒;雷尼·马格利特;马塞尔·布达埃、罗伯特·康平及其助手;庞培奥·巴托尼;林堡兄弟;亨利·摩尔;尤金·阿杰特;瓦西里·康定斯基;乔治·德·拉图尔;托马斯·庚斯博罗;亨利·马蒂斯;贝尔特·莫里索;让·梅青格尔;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罗伯特·曼戈尔德;乔治·修拉;韦恩·蒂伯;威尔汉姆·哈默修依;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扬·斯蒂恩;阿尔曼;温斯洛·霍默。

白色版包括:朱塞佩·阿奇姆博多;吉尔伯特和乔治;安迪·沃霍尔;老彼得·勃鲁盖尔;杰克逊·波洛克;莱昂纳多·达·芬奇;桑德罗·波提切利;透纳;葛饰北斋;文森特·凡·高;西莫内·马丁尼;迭戈·委拉斯凯兹;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雅各布·巴萨诺;格兰特·伍德;伦勃朗;亨利·卢梭;小汉斯·霍尔拜因;埃德加·德加;维托雷·卡尔帕乔;胡安·米罗;杰夫·昆斯;克劳德·莫奈;巴勃罗·毕加索;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唐纳德·贾德;布里奇特·赖利;扬·凡·艾克;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辛迪·舍曼。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读后感(四):艺术启蒙就是思维课:大师们这样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儿童艺术启蒙书市场上有很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好多书只是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家背后的轶事等。这些内容对启发和训练儿童思维的作用其实很小,有的书孩子根本看不进去。

但费顿出版社出的《儿童艺术大书》则完全不同,它设置了一些巧妙、有趣的启发式问题,真得很勾人。

一、世界顶尖出版社艺术启蒙大作

很早以前,我们推荐过费顿出版社出版的1680块钱的《艺术博物馆》。在那篇文章里,我们介绍过,费顿出版社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艺术出版社。换句话讲,如果你看到的艺术类书是费顿出版社出的,那闭着眼睛买就行。

这次的《儿童艺术大书》同样是费顿出版社的大作,中文版还是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的。一套两本,分别是白色版和黄色版。

国际最顶尖的艺术类出版商费顿出品 让孩子突破自己思维限制的艺术启蒙杰作

推荐这两本给大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权威性,主要是因为它的讲述方式,那种引导和启发读者思考的方法和逻辑太棒了!

简单讲,这是那种能让小朋友,甚至是大朋友开眼、开智慧的好书!

二、好的艺术课都是助益成长的思维课

抖音上有个小学生,经常像个老师一样给他的妹妹讲看图说话。大家都非常震惊,她为什么就能把这件事做得那么好呢?

这个孩子自己的答案是,读书多,然后积累了很大的词汇量。其实,本质在于这孩子眼睛打开了,读书让他思维开阔了,让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因此能从图里看到更多的信息,自然写文章有话说啊。

说句很多人不爱听的,生活中有不少大人自己就是睁眼瞎。比如说,一幅画摆在你的面前,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比如,你能听到声音吗?你能分析出画中人都在想什么吗?我想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

孩子也是一样,当他看到图没有什么想法,根儿在思维上。他缺乏一种读图的思维能力,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

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做看图说话有用处,它实际上是人立足于世的一种很重要的素养。同处一个世界,有的人因为有这种智慧,他就比你过得充盈;同看一样的信息,有的人就能注意到其他人发现不了的机会。这就是“开眼”的力量。

让一个孩子“开眼”,除了读书之外,最棒的训练就是艺术启蒙。

三、这样“勾引”,孩子才能“开眼”

给大家介绍的这套《儿童艺术大书》就是帮孩子开眼睛的。它教你去观察、通过一些点,找到很多线索,然后拓展成无穷的面。孩子习得这样的思维习惯,他所面对的世界一下就丰富起来了。什么看图说话这种雕虫小技,更是不在话下。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还是会有点不太理解,那么直接上例子吧。

给大家看一幅画,这是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农民的婚礼》。然后让我们来看看《儿童艺术大书》是如何启发孩子们来欣赏这幅画作的。

首先,开篇作者就问:你能从这幅画中听出喧闹声吗?

恐怕很多人是没办法听到的。实际上,在懂图的人眼里,这个作品简直是吵死了!风笛的音乐声,盘子和水壶撞击的叮当声,还有人们的谈话声。

我们试着来给这张图片配个音:

你能听到画里面嘈杂的声音吗?_腾讯视频

这回你感受到了吧?你看,我们加上配音才能感知到,但是艺术启蒙到位的话,光通过眼睛,你就会得到这些信息。

《儿童艺术大书》不仅启发你思考,它还引导你观察作品上面的人物和细节。

比如,画上的一个穿着红外套的乐师停止了演奏手中的乐器,盯着端上来的食物:

一个戴着孔雀羽毛软帽的孩子正用手抓盘子里剩下的面包屑,可见东西味道还是不错的。

那么你还观察到什么呢?

书里马上又提示你:你是否觉得这个房间有点冷呢?

作者给出了证据,的确很冷,你看他们每个人戴着的帽子:

这本书整个的风格就是这样:用你能参与进去的方式,问你问题,让你动脑筋,教给你欣赏艺术的真正方法。

每本书30个艺术家,30幅作品,每个作品旁边的文字是各种提示,启发你在观察中思考。

你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一张图上的信息量就逐渐被释放出来了。现在你看到一幅作品再也不会没有话说了吧?

四、发现符号体系,打开哲学大门

我们在前面说,好的艺术课都是思维课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艺术创作本身包含对符号的使用,这些符号又与现实发生种种奇妙的联系。

我们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实际上是在不断地运用思维去接近本质。而有些艺术作品在这个方面会给人非常直接的震撼。

上面这是雷尼·马格利特的作品《形象的叛逆》,这幅作品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烟斗,但上面又写着【这不是烟斗】。

奇怪了,这怎么就不是一只烟斗了呢?

艺术家说:这其实只是一张画了烟斗的画。

乍一听,好像他是在和你开玩笑。但你仔细想想,这个视觉小把戏,很容易让人思考表达边界、真实与幻觉等问题。

有可能没有这个作品的时候,你不会研究符号与实在物的关系。但是有这样的作品,你可能就会思考,人们日常习惯中理解世界的参照系是如何被打破的?这就是哲学问题了。

很多孩子天生对哲学敏感,从艺术入手,建立一种早期的经验也许非常重要。

五、底层思维决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艺术还能让人反思底层思维。

《儿童艺术大书》中有一个喜欢拍照片的艺术家叫做尤金·阿杰特。他给巴黎拍了一万多张照片。

但是他这些照片有一个核心的拍摄思路,那就是给一切拍照。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喜欢抓主要矛盾,会精心选择拍摄对象,这样做的坏处是会忽略一些自以为不重要的东西。

而尤金·阿杰特这个指导思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让你观察那些你容易忽略的东西。

这样一来,你就不仅仅看见了主要部分,还看到了次要部分,不仅看到次要部分,你还看到了被遮挡的部分,你一叶知秋了。

这等于打开了你的眼睛。艺术让你思维开阔了。(还记得前面我们举得那个小学生看图说话的例子吗?)

在艺术作品中,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反思是家常便饭,欣赏这些作品,能使人保持思考和清醒。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放的思维又会带来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六、一起感受大师的智慧启迪吧

精心设置的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轻松与作品产生互动。

60位大艺术家,既有经典巨匠,也有先锋大咖,小读者可以跨时空与其对话,感受他们的激情与理智。

给大家上一下目录吧:

△《儿童艺术大书》白色版目录△《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目录

其他的例子我们就不再继续了。真得是一个比一个精彩,这些被精心设置的问题,让人欲罢不能。好问题胜过好故事!好奇心完全能被调动起来。

简单的角度入手,一头扎进一个神奇的世界,连大人都会感叹:原来艺术是这样子!

总之,希望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喜欢这套书吧。

最后,介绍一下这两本书的主要策划者和作者。

《儿童艺术大书》的主要策划者和作者为吉尔达·威廉姆斯和阿曼达·伦肖。

吉尔达·威廉姆斯是伦敦艺术论坛记者,也是伦敦金匠学院和苏富比艺术学院的讲师。1994年到2005年间,她在费顿出版社担任编辑。吉尔达曾是Flash Art国际公司的前总编辑,作品经常发表在《TATE ETC》《Parkett》《Art Monthly》《Time Out》等杂志上。著有《当代艺术概况》《图像:重要的500个设计》等书。

阿曼达·伦肖,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教育部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曾任英国克里斯蒂教育学院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学老师,后在费顿出版社任职20余年,担任编辑总监。自1993年以来,阿曼达策划的多部艺术类图书在世界范围内畅销,其中就包括这套儿童艺术大书。

大师手笔,出手不凡。难怪会把书写得这么好看。还是那句话:快下单吧。

这本书还有一个白色版,体例一样,内容不同。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读后感(五):第一节艺术课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书评和多图预警*

自涂的向日葵,就当作封面吧

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盲。

感谢山东省的高考考卷,我至今仍然能准确的区分出莫奈是印象派,梵高是后印象派,修拉是新印象派。

然而我不理解艺术,也不喜欢。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也几次尝试参加课外的美术班,每次刚学会画出石膏球的阴影,就放弃了。我甚至有点畏惧艺术,一看到一整排铅笔、一大盒水彩,我就头大。每次需要涂鸦的时候,连个火柴人都画不出来。

意外的是,今年我突然开始画画了,画的丑萌丑萌的,还挺开心。路过艺术展,能进去看几个小时,流连忘返,满足感爆棚。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最近看了《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突然眼前一亮,原来艺术的正确打开是这样!就是这个感觉!

《儿童艺术大书》是一套专门为儿童打造的艺术入门书,在国外非常畅销,而且得到了各大媒体的一致推崇。卫报说,这本书简洁,清晰,有趣,是适合父母和孩子共读的完美的艺术入门书。泰晤士报说,这套书能吸引小朋友们走进艺术,了解到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

《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这本书的素材来自四十多个艺术作品,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绘画,雕塑,还有“集成艺术”等我们从未接触过的艺术形式。它和普通的美术课本可不一样。这本书站在儿童的角度,从儿童的好奇心出发,通过一个个主题,引导着读者和这些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来一次别开生面的初次相会。

看这本书时,不需要从头翻到尾,不需要记住什么知识点。随意打开一页,寥寥几句引导语就能勾起你的好奇心,带你走进这幅作品,甚至穿越回作者创作这幅画的场景中。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那些有名的大艺术家们,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开一些奇怪的脑洞,他们有时顽皮,有时令人感动,而这一切,你都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

你读的出画里的故事,听得到画面的声音吗?

《大水花》

作者通过几个问题,带领读者走进这幅作品:

是谁溅起了水花?

他跳入水花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呢?

是整个身体拍到水里,还是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漂亮地直线入水?

于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首先把目光放在了水花上,想象一秒前画面人物的入水动作。他一定不是个专业跳水运动员,看,水花那么大、那么高。专业的运动员入水的瞬间可是非常顺滑平稳的。

作者又引导着我们的目光从水花上移至跳板、房屋、窗户、棕榈树。

我们发现,窗户、屋顶、树干,这一切都是笔直的线条,就连阴影都整整齐齐的。原来画家并不想写实地表现他看到的一切,他把画面处理地很平面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托马斯·威廉·科克》

看到这幅画,我只能想到这画的是肖像画。其余一概不知。

本书又一次提出了几个问题,带着我们去看画:

什么样的人会以这样的姿势站着?

他是个害羞的人,还是个自信的人?

他的衣服看起来怎么样?

我们跟着作者,一道去探寻画中人物的奥秘。这是一个自信、帅气的小伙子,着装也显示出他身份很贵重。他很有品位,因为画面中的女人雕像是传世的古罗马艺术品。

画面右下方有七行几乎看不清的文字,文字里写的什么呢?

原来,这行字里就隐藏着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一位女伯爵爱慕着这位年轻人,于是请画师绘制了这幅肖像画。画面中,年轻人背后的女人雕像凝视着年轻人的目光,正传达了女伯爵本人对年轻人的感情。

这不是一幅简单的肖像画,它像一首充满爱意的情诗那样细腻。

前面,我提到自己非常意外地开始接受艺术,能够连续几个小时沉浸在艺术展览中。让我突然开窍的展览叫《飞越边界:凌文建书法艺术》。我一向对书法和艺术没什么兴趣,当时进展厅只是因为在外面走路走累了,想进楼里吹会儿空调。结果一看不可收拾,仔细品味了展厅的每一幅作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The birds have vanished down the sky》

这个作品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正是“众鸟高飞尽”。作品中的四行英文诗,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的英译版。

一眼望去,画面就是几笔泼墨,再加上几句英文。

但是你一句句读下来,感觉就不一样了。刚读完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你会以为泼墨是蓬松而延绵的云,鸟已飞尽,只剩孤云。再读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又会觉得,你是画中的独坐敬亭山的人,而那大片的泼墨,是与你对坐的险峻群山。

我当时不禁佩服道,艺术家真是太有才了!

《Loves’ Philosophy》

这个作品写的是雪莱的诗,《爱的哲学》。

画面上方,是艺术家用火焰在纸上烧灼出的痕迹,形状轻盈,仿佛向上冒着烟,我们能通过这些痕迹感受到火焰跳跃的动态。

这四句诗大意是:群山亲吻着天空,波涛彼此相拥,花儿也彼此依偎,绝不分离。

品味着诗句,你又会觉得,诗句上方那些灼痕的图案,像高山伸手拥抱天空,又像波涛彼此依偎起伏,也像山间烂漫的花儿,簇拥着,生机勃勃。横着的线条,像临山的湖,也像波涛下的涟漪。就连艺术家书写这首诗的字体,也那么缠绵飘逸。

当时我就惊呼,哇!这才是情诗的意境,好美,好浪漫。

这个展览让我特别激动的原因是,我突然发现,艺术作品里有故事,有感情,能从静态纸面看见动态的情景,能从定格的一瞬读出整个故事。艺术真是太有趣了!而《儿童艺术大书》这本书在做的事,就是引导着我们用这样的视角去欣赏艺术,听到画面中的情节与情感。

用艺术,大开脑洞

《记忆的永恒》

这幅画中学美术课本里就有,当年我被它吓到了,感觉像走进了一场噩梦,所有的钟表都变得软绵绵、黏糊糊的,时间不会流逝了,太可怕了。这幅画的作者达利和他的超现实主义画派,都让我觉得很恐怖。

《儿童艺术大书》里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幅画的呢?

书里给我们讲了画家创作这幅画的故事。

达利有一天画了一幅画,就是图中的萧瑟的山崖、树枝、海面。吃完晚饭后,达利盯着桌子上剩的一块软奶酪发呆,突然灵光一闪,跑去给他的画加上了几块软的像奶酪的钟。于是就创作出了一幅让所有人惊艳的名作。

软奶酪

书里还给出了达利本人的调皮胡子照,原来这个画家这么有趣!

达利的胡子

说起脑洞,不久前我读到了一本有点可爱、又有点忧伤的绘本,叫《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书中片段

我看了这个绘本之后,觉得生活中很多物品其实很可爱,是有自己的情绪的。

比如我拍到的学校一景是这样的。

校园照片

我会想,这是两个方方的白胖子在海边吃回转寿司呢!于是把照片改成了这样:

右:好吃么?左:我觉得还行。

模仿着绘本里的小剧场,我也就地取材,把脑洞表现出来:

回形针版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上)回形针版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下)

《儿童艺术大书》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厉害的作品来自于画家的灵光一闪,艺术并不古板。

虽然我们不是艺术家,可也能像艺术家一样,大胆的把自己大脑里的奇思怪想用画面描述出来。

通过艺术,与他人互动

《“无题”(罗斯在洛杉矶的肖像)》

这是这本书中,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个作品。

艺术家为了纪念去世的好友,做出了这个作品,墙角的这堆糖果,重量刚好相当于他好友的体重。

艺术家鼓励观看展览的人触摸这些糖果,并且带走一颗糖果,就好像带走了好友的一部分。

每当有糖果被带走,艺术家会用新的糖果补充进来。

这一节在书中的标题是“请触摸艺术”。这是与人互动的、有纪念意义的作品。

我联想到,十多年前,在我妹妹刚学会爬的时候,我描了很多色彩鲜艳的卡通小动物,贴在靠床的墙上。妹妹看到了会很开心,想伸手去抓。在她慢慢学会扶着墙站起来、慢慢长高的过程中,能够得着的贴纸都被她撕掉了。有人看到就说,撕掉多可惜呀,别让她撕。我说,这些画本来的目的,就不是装饰墙壁,而是为了被我妹妹触摸到。每次她能够得着更高处的贴纸,我都会很开心她又长大一点。

我认识的一个人,在孩子出生之后,专门学习了把长气球拧成各种小动物。他化身魔术师,每天给自己的孩子制造惊喜。气球算艺术吗?想象力无穷的气球创作当然算。但是这个爸爸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艺术,气球的创作是他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情感传达。

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情感传递方式。

艺术家是怎么创作的?你呢?

《国王和王后》

作者讲了这个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艺术家有一天闲着无聊,随手把玩一块蜡,玩着玩着,就捏出了一个很像头的东西,有角,有胡子,鼻子。艺术家继续捏,又给这个头捏出了个王冠。

因为艺术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给女儿讲有关国王、王后、公主的童话故事,所以看着蜡像,就觉得像国王了。

后来他给蜡像的这个头补充了身体,又捏了个王后,做成一对小蜡像作品。

再后来,以此为原型,创作出了一米多高的青铜像。

讲完这个故事,本书的作者还鼓励看书的小读者们,从随手涂鸦开始,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另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叫修拉。

别的画家在画画时,会把颜料都挤出来,调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用。

修拉偏不。

他用一只小画笔。直接从每一个颜料管沾颜料,点在画面上。

看细节的话,他的画布上都是一个个纯色小点;站远点看,我们的眼睛就看不清小圆点了,各色小点在我们眼睛中融合成了一片合适的颜色,画面看起来很漂亮。

书里还给出了原画实际尺寸的局部图,读者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修拉笔下的小点有多小。

我一直觉得画画好难,手会歪,画出来的东西会变形,不好看。有一次我突然想到,梵高的《星月夜》的线条,可以简化成一个个圆弧。于是我用手机软件里的画圆弧工具,开始临摹起《星月夜》来。

这是我画的星月夜

虽然我的临摹很简陋,但是亲近艺术作品,自己作画的过程让我感到很享受。我不会再以“画不出来”为借口拒绝接近艺术了。

不止涂鸦和小点,《儿童艺术大书》介绍的不同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好的艺术入门书,要足够大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想过,自己去网上浏览这些艺术作品的图片,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吗?

看了一会儿又觉得,完全不可行。

首先,书里无偏见的、带着好奇心的引导语,虽简单,却很重要,相当于一位有耐心的、欢快的老师(就连字体设计和排版,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巧思,不会让人感到乏味),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初次看一些作品,才不会感到茫然和困惑。

其次,书里的带我们看画的镜头,是动态的。书中既提供了所有作品的全貌,也给出了作品原画尺寸的细节。我们会发现,原来有些作品这么大,又有些作品那么小。比如修拉画的小点,书里给出了原画尺寸的局部图,我们就能设身处地的感知画家的笔触。

正因为这本书足够大,我们才能像跟着老师逛博物馆一样,跟随着这本书,去发掘那些有趣的细节。

写在最后

《儿童艺术大书》是为孩子而写,却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很多大人也可以通过《儿童艺术大书》,补上那一节缺失的艺术启蒙课。

感谢《儿童艺术大书》,希望所有的孩子与艺术的初次相逢都能轻松而美好。

推荐阅读
  • 五年级原创作文—-读后感
  • 马艺喏/《小王子》读后感
  • 看完作家豆豆小说《背叛》的读后感

    看完作家豆豆小说《背叛》的读后感

    这是书中最后一次见面温存之后帮点了烟年前说在看的小说《背叛》终于也翻到最后一页。《背叛》小说有它的时代背景,93年的故事当时改革开放之初,商业的冲击之下姓资姓社都...

    01-04

  • 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

    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

    #车轮上的自由#拜读王孝金老师《读后感》有感□江勤珍拜读恩师《读后感》,受宠若惊汗注颜。半瓶子醋岂能晃,高山仰止敬师贤。作者简介:江勤珍(网名:寒江雪)女,1956年...

    12-31

  •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后感

    读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句子像湿漉漉的早晨叶尖儿上一闪一闪的露珠,像大雪天蒸笼里端出来的空气里弥漫了新鲜的面粉的馒头,像树枝上翻滚跳跃的清脆的鸟儿,每一个句子都...

    12-29

  •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论语》读后感

    【第一读写营】优秀学员《论语》读后感

    【第一读写营】主理人徐静感想我记得我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男友他很少用语言我表达心意,但是他有好几次遇上他觉得好吃的,或是他同事他朋友觉得好吃的,他就会给我搞一...

    12-20

  • 教育星空中的暖心航标——朱蕾蒙老师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教育星空中的暖心航标——朱蕾蒙老师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视频加载中...朱蕾蒙,本科学历,临渭区胜利小学数学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投身小学教育多年。秉持耐心与爱心,精于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潜能。注重品德...

    12-20

  • 读后感的4个写作方法和3个写作步骤

    读后感的4个写作方法和3个写作步骤

    从小学到中学,读后感的写作都是必须学习和经常练习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来谈谈看似简单的读后感,要如何去写好它。一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大部分孩子认为,写读后感只是老...

    12-19

  • 听课笔记:习作《写读后感 》执教:余慧琼

    听课笔记:习作《写读后感 》执教:余慧琼

    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爱读书,爱生活,相信你们也一定读了不少的书了,是吗?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就来玩一个和猜书名有关的游戏好不好?来做好准备。(播放音频)猪...

    12-17

  • <<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读后感

    <<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读后感

    人如果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

    12-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