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养育》是一本由赵璐玫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一):寻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衡
作者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常以母亲和老师两种不同的角色,思考对壮壮的教育行为。既有对现行教育模式、人才评价模式的反思,也有如何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认识,这对于寻找家校教育结合点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二):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
这种案例式的教育书籍我已经看过很多了,从很多年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到最近很火的《虎妈战歌》,看了这本《个性化养育》我觉得这本好像更贴近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更贴近生活,更有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三):用平和客观的心态养育孩子
这本《个性化养育》是有个副标题的:“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其实这个副标题从一个方面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一种平和、实在、中肯、客观的态度。曾经看过的某些育儿书,是孩子成功成才之后自家父母写的书,都会在书中表达出自家孩子天资聪颖,然后在父母的不怎么费心的教育之下就能主动发奋努力然后成为全才,当然成绩好得不得了,于是各种名校一路读下去一直到常青藤盟校。那类的书看着会让大部分的家长比较郁闷,因为无论怎样看,都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天才很少,大部分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宝贝儿都是平凡的,极有可能不管怎样努力,自己的孩子还是无法取得好成绩无法考上名校……
于是,我想说说现在看完的这本《个性化养育》,作者赵璐玫老师确实是名老师,几十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因此她既以母亲的身份也用了老师的身份来写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并没有夸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厉害,反而是非常诚恳客观地说明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甚至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好。因此最让人感触颇深的就是赵老师说明了自己深爱孩子的心情,无论孩子怎样,“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因此父母点点滴滴的爱,去给孩子鼓励、支持、引导、理解、包容。我想,这个基调,是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那么其次,再来说如何通过学习,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性,鼓励孩子成长。
这本书中“交流篇”,详细地讲述了在孩子去美国留学之后,赵老师如何和孩子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从而远隔千里也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这一部分是其他的育儿书比较少见的内容,很有借鉴意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四):育儿的智慧——读《个性化养育》
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妈妈,暂时还处于准妈妈阶段,不过怀孕期间的辛劳和欣喜已经开始在我心中渐渐生根发芽,每天计算着时间,期待着腹中小生命的到来。因为怀孕而食欲不振,因为怀孕而改变饮食,第一次的胎动,第一次感受到宝宝和自己之间的羁绊,各种欣喜,各种欢乐,好象再难受,再辛苦也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满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的降临。
当然,为了能够在宝宝降临之前可以获得一些育儿知识,一边不断地向身边的妈妈们询问,以吸取经验,一边不断地找寻各种合适的育儿书本,吸取诸多专家人士的经验。而对于准妈妈来说再多的专家经验也都只是纸上谈兵,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的宝宝那还得等真正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才会明白。
《个性化养育》是一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历程,也代表着一个妈妈在孩子成长路程上的全部心血。对于每个母亲来说,孩子就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小天使,即使在别人眼中并不起眼,可是在母亲眼中,孩子是如此的美好。就像这书中的男孩——壮壮。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男孩,他的身上有着普通男孩一贯的特质,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男孩在他妈妈看来却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好孩子,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妈妈,壮壮才能成长为一个好男孩。
《个性化养育》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母亲的手记,从孩子的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次触摸到这个幼小的生命,第一次感受孩子在怀中的欣慰,第一次感受孩子哭喊时母亲的心疼,更多的第一次,更多的生命历程,在整个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对孩子浓浓的爱。但只是对孩子的爱是不够的,这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适合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发现孩子的各种优点,激发孩子的潜能。这可以说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宝贵的参考经验。
虽然还只是一个准妈妈,但是从这本书中读懂了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心意和教育的方法,将来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照搬任何模式,而是需要在与孩子的不断相处中发现他的各种有点,激发他的潜能,采用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想必这也是个性化教育的初衷吧。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五):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
一个资质平平成绩平平的孩子,这是本书最吸引我的看点。在哈佛女孩男孩轮番轰炸,在虎妈鹰爸强势上演望子成龙的大戏后,总算有人坦坦然然地承认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不对,仅仅是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不优秀,并不表示其它方面不优秀。
实际上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以成绩作唯一的标准,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而成绩拔尖的只能是少数,于是,大多数孩子都被排斥在“优秀”以外。成绩抹杀了孩子其它的优点,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有多棒。
本书作者的高明在于,明确孩子“孩子可以暂时学习不好,但不可以不想好好学习呀”。她不让自己对孩子只有“成绩”这么一个聚焦点,决心让孩子幸福、快乐、综合素质高。因为孩子成绩不优秀,所以,她大力支持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和精神寄托,不仅可以让孩子增加自信,而且让童年生活有滋有味。这样的坚持孰为不易,反观周围,无论成绩优秀与否,多数家长都在各类补习班之间奔波。成绩好的,要补习后更上一层楼;成绩不好的,指望补习后能好起来。有几个家长想过,这样的生活孩子快乐吗?
正因为没有聚焦在成绩上,本书作者得以从容地全面地塑造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优势也终于在远离父母独立生活时显示出来。不过,本书作者相当幸运的是,在孩子始终无法适应中国的教育时,找到了一个与美国家庭进行交换生的机会,让高二的孩子远赴美国读书。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半大的孩子以比同龄人更老练的方法处理独立生活碰到的困难,善于观察、善于表达,比较理性妥善应对人际关系,情商甚高,并且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美国孩子两年的学业,成为那一年唯一拿到美国高中毕业证书的交换生。
作者以自身经历来印证: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积极支持、不断鼓励。“坚持我应该坚持的——给孩子快乐幸福,也要让他健康成长跟得上队伍;改变我可以改变的——培养综合素质,不让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接受我一时无法改变的——中国素质教育的呼唤中随处可见的应试教育模式”。我特别把这几句话抄在笔记本里,以此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成绩遮住了自己看孩子的眼光。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六):父母必读的好书
我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读《个性化养育一一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一书,到现在整本读完才有稍松一口气的感觉。读书的时候,不停的反思,不停的想象,不停的感动,这个过程真的很费心,很费力。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育儿宝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的小主人公壮壮是个很普通的小男孩,他既没有过人的天资,也没有强健的体魄,但他非常善良、热心、有广泛的爱好,不过,这些优点在中国以成绩为先的教育制度下显得有些黯然。壮壮的优缺点和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如此的相似,所以,在他身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就有了普通性和可复制性。所以,读壮壮妈妈写的这本书也就有了更强和更广泛的意义。
无疑,壮壮的父母是那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他们懂得如何为孩子思考,如何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如何在家庭中营造民主的氛围等等,这些都是我所追求的。
我儿子现在不到三岁,在我和老公心里当然是可爱又淘气,聪明又善良的。但在小区里和同龄的小朋友一比,优点缺点就会变得更突出。如何可以让孩子的优势更强大,弱势更缩短呢?这可是我每天都在考虑的问题。谁都想在一夜之间使自己的孩子变成完人,不过很可惜,这是神话故事里里都很难出现的情节。真实的情况是,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这种努力和牺牲又不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做得简单粗暴,我们必须做到润物细无声,免得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最可怕的是,这种付出所得到的结果还不一定能让我们满意。于是,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去不断的解决问题,不断的去鼓励、激励孩子……本书的作者把孩子带得那样成功还总是要对他(十七八岁的大男孩儿了)经常提点,更何况我们这些走在长征路上的同志。
说实话,为人父母真的很累,只要你想付出,你就有多大力费多大力吧,永远有其他父母比你用心,比你做得好。有时也会偷偷懒儿,父母也是人嘛,不过偷懒儿是为了轻松后更好的上路。
很喜爱这本书的真实性、参考性和可操作性。感谢作者,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妈妈,也祝壮壮能健康平安,取得更多的成绩。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让孩子谈理想,如果中国孩子说他想当个农民,或者养猪,老师或者家长可能会耻笑他。而当科学家、宇航员则会受到大人的赞赏。但真正成为科学家、宇航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农民没人当了,猪也没人样了,搞得农村土地撂荒,饲料猪猪肉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还有一个故事,杜鲁门当选总统。记者前往祝贺。问杜之母亲:你是否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杜母回答:我还为另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种马零薯。
当“狼爸”把孩子打进了北大的时候,他是骄傲的。虎妈蔡美儿战歌嘹亮,只因为,她女儿被逼出来了。不少家长很惶恐,是不是要模仿这二位“如狼似虎”的教育方式?
看了《个性化养育》,我的体会是,不必。每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不要逼着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自信健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行。
本书作者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老师(小学校长)。她的孩子壮壮也很普通,并非天资出众,还是个早产儿。但是在其精心料理,个性化养育之下,有健康的体魄,有自信开朗的性格,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以高中生的身份留学美国一年,并且在美国生活良好。这种孩子阳光健康,这样的教育目标并非高不可攀,也不会让家长孩子痛苦不堪。所以值得普通家庭效仿。
儿子壮壮的良好状态得意于她的专业知识、悉心照料。我们家长不可能都是老师,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是相同的,比如在平常的教育中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孩子的个性,看淡“考考考,分分分”。尊重孩子的差异,必要强求孩子班级排名非要在前多少名,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急功近利,有时候就当修身养性而已。
这本书的上编,作者分幼儿、小学、中学写到了自己的育儿事例。下编是和作为交换生留学外国的儿子的交流沟通。本书是育儿个例,但从这个个例中读者朋友应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但也因了是个例,所以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读者给读者更多的建议。有一些事情也显得有些琐碎,尤其是下编中的母子交流。
我最后要说,其实,猪养得好,也会很有出息。地种得好,也会让人刮目相看。所以,每一个有个性的健康的螺丝钉都是我们国家这个大机器所需要的。所以,保护好每个孩子的个性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八):《个性化养育》因材施教的智慧教养经
古语有云:“养儿容易,育儿难。”作为一个过来人,并且正在经历着这个养育过程的母亲而言,我对此是深有感触。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予的小天使。但是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和个性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并非他人的成功养儿经真正适合自己对孩子的培养;并非他人的培养方向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需求;并非他人孩子的兴趣爱好真正针对自己孩子的所求。于是乎,我们家长更需要认真探讨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因材施教养育孩子的方法。也许,更为专业的术语便是:个性化养育。
而此时此刻,我手中便拿着如此一本家长育儿的教材手册《个性化养育》。冲着自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父母求知欲;冲着自己希望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娃娃家长;冲着有着无数共鸣的家长热情度,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养儿书籍。事实上这个养儿概念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因材施教家长才可以真正地发掘出针对性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向。
通篇阅读完毕,个人感觉这个本书写的还是比较实在和说服力的。作为出书的作者,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结合自身实际教育经验,多方位,全面型地讲解着相关的观念和认知。尽管自己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作为一位母亲,我同样有着一种一点即通的感悟之情。虽然以往自己也许潜意识中希望往这个方向靠拢,但是读书的过程中更是加深并且让我不断明确真正培养的方向和定位。是啊!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并不多。但是勤能不住是良训,无论是父母或者是孩子总有着他们相互间可以开发的区域所在。书中便是以真实的事例,依照着时间顺序,一一记载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殷殷教导和潜在培养。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为真切的感情;没有繁多的豪言壮志,却有点点滴滴的父母深情,融汇入孩子的生活,启发着孩子的心智,激励着孩子的成长,引领着孩子不断的茁壮------透过这些小小的实际生活经历,内容是如此的真实深切,却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家长育儿启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经历。但是一切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个性化的养育,而非千篇一律的跟风和强权教育。看似普普通通,却是汇集了深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柔性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养,我们可以读到作者作为母亲的成功之处。我们更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悟。、
的确,个性化养育对于现代的孩子而言相当重要。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让孩子牛牵鼻子,马上鞍地进行死板化的教学。相反的,我们更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一个如此无拘无束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健康成长。这也就是提倡个性化养育的重要性所在。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九):不盲从,不恐慌,不怕输在起跑线上!
——文/阳宝
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尤其是孩子,他们有很强的个性,虽然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可是每个孩子本身蕴藏的潜力又会因为周遭的唯一而成为独一无二,亦如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般!
特别喜欢赵老师这本书,作为80后的家长,我觉得她们是我们父辈们的先行者,同时也特别羡慕壮壮能有这样一位好妈妈,可以让他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而我们小时候,由于父母读书都不多,虽然同为80后,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得到诸如壮壮这般的滋养。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羡慕归羡慕,却也在壮壮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些许启示,孩子都是向往积极、乐观、勇敢和奋进的,只要我们家长在适宜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小家伙们总能超出我们的预想,壮壮是如此,我也相信很多孩子都会如此。
亦如赵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她写的只是将自己与儿子平日的点滴记录和分享出来,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参考借荐。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影响其终身的,而学校教育至多影响20%,其次还有社会教育,也占的比重不多,所以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与家庭对其给予适当的爱,密不可分!很多人很喜欢看小巫的书,认为她的书写得很自然,真情流露。确实,她的育儿点滴给予很多新手妈妈参考,但是她的育儿分享可观性强,操作性弱,因为她们家的环境与中国大部分家庭都不一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育儿分享才是值得看的呢?我想就是像赵老师、尹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这样的育儿分享才更能深入人心吧!
现在都在提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但教育体系的改革却无法跟得上如梭的变化,我们不应该时常抱怨国家,抱怨社会,多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以身作责。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压力会比我们现在更大,该如何赋予他们成长的力量才是家长必修的课程。好妈妈都是十分爱孩子的,都是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爱,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的爱不是溺爱,这样的自由不是放之任之,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看起来不容易,但赵老师和壮壮却真的做到了!
以前一直苦于为什么养育男孩的育儿分享非常少,世面上优秀的育儿分享几乎都是讲女儿的,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如今这本《个性化教育》让我觉得其实男生也一样,并非青春期就一定会比女生更加叛逆和非主流,也未必就真的如很多书中所述不喜欢跟父母谈心说话,不愿敞开心扉。所以总算放心了,只要知道让你们孩子走自己喜欢的路,引导他自立自强,帮助他踏实走好每一步,不必盲从,不必恐慌,不怕输在起跑线上,相信终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个性化养育》读后感(十):爱是永恒的主题
爱是什么?是赞赏的目光,还是默默的付出;是彼此的沟通,还是心与心的交融。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如何操作?是询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还是以恶交恶,大声斥责,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解答,如何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我想这也是《个性化养育》的主旨所在。
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个性化养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养育方式,这是书封面的小标题,读着标题,跟随赵璐玫老师的目光,开展这场个性化养育之旅,她从教育者和母亲两个角度着手,从壮壮幼儿期开始,讲述自己的养育经历,并结合从教经验,为父母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养育忠告。
赵老师的孩子壮壮,天资平平,在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智慧,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母亲不动声色又苦心孤诣的培养下,儿子成长为热情开朗、兴趣广泛、内心强大、善于思考又长于表达的人,最终留学美国,拥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
当读到壮壮学习不理想,在辅导时,她大声斥责,壮壮对着窗外大喊“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笨的孩子!”然后开始放声嚎啕大哭,这一幕让人心痛,我们是否看到自己孩童时期的影子,孩子不是不愿意学,只是不理解,才会出现短板,人无完人,我们苛求合适吗?
于丹在中国人的孝道中讲到,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员工彬彬有礼,对自己的团队和同事和颜悦色,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仔细想想,我们是否在传承这种怪圈,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是否耐心细致,别人家孩子不会,我们能容忍,对自己孩子,就压不住火,没有耐心。为什么面对最亲的人,我们却屡屡伤害?是不能原谅孩子,还是不能原谅自己?
降低期望值,像王金战那样,发现问题,慢慢调整心态,把孩子当普通生对待,自己心态缓和了,也就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增强孩子自信心,适时地减压,突破心理障碍,让孩子以居高临下的心态统观全科,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该做的功课。
爱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汲与,正像我所说的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物质上的保姆,更要做孩子精神上的朋友,爱是一种能力,更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