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的风情》是一本由郭厚英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一):文字掌控的力度真的很好
民国书现在成为了一股热流。我把它分为快餐型,自命清高型,雅俗共赏型。这本书在文字的掌控力度真的做得很好。把该说的人与情干干净净地讲清楚了,不拖泥带水。文字的布局像中国古典的山水画,清明,雅洁、大方,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为之感动。因之,我把这本书划为雅俗共赏的类型。
快餐型的文章面目可憎,这是不消讲的了。自命清高型有的人是有水平,讲不清楚,有的人也可能是滥竽充数,故意玩高深。只有《那一世的风情》这类书,超好玩,读之有益,读的过程中也有趣的很。因此,随手写下这段感想。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二):可以感觉到民国温度的文字
这一本书,其实应该讲的是民国文人的风骨,并不仅仅止于情。发乎于情,而止于情的文字,是一种很轻很浅的流水,太阳一蒸发,读者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发乎于情而不止于情的文字,可以穿透人的灵魂,这样的文字是令人心颤的,读这样的文字无异于一次灵魂的洗礼。读《那一世的风情》便带给了我灵魂的轻颤。
民国的风骨是什么?当然是情,是男女之间令人心醉的情,也是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的关爱之情,是那种仿佛灯蛾扑火般、宁愿把自己毁灭了也要去争取的无私之情。大爱无疆,清风无价,因为有你,便有阳光。人的一生,真正属于个体的东西并不多。作者能讲出了生命中那些古老而又永恒的东西,令我们静静地感受到民国的质感,民国的温度,这是这本书令我入迷的地方。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三):民国,爱情,人文,三者缺一不可
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点慌张,有点零乱,但其中的波澜壮阔却令人向往。这其中,最吸引我们民国发烧友的自然是民国好男与民国好女的恩怨情长。那样的爱情,离我们的时代并不远,或许我们的父辈,祖父辈曾经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但留在今天我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悠长的传奇。
实际上,讲到民国,光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要谈到风情、风流与风骨。风情既有情,也有血,还有那个时代男男女女的眼泪与追求,这就是民国的人文了。试问,那个时代的年青男女,有那个不是抱着对未来的一腔激情去追求爱情的?又有那一段真正的爱情不在幻灭与理想中得到过升华?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再来读读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感受一下他们的真情,他们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的精神就得到了一次华丽的洗礼了。
对于这本书,我的评价是,出乎于情,却不仅仅止于情,这是这本书比时下某些民国快餐读本高明的地方。它令我们的精神于不经意处有一种小小的感动。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它把民国的人文与爱情不动声色地展现给了我们。这是一道很好的精神大餐。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四):当当榜《历史知识读物》2012年3月上旬新书热卖榜
1.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
2.忍者甚诡:忍术、忍者大揭秘
3.小狗也要叫
4.吴晗说明史
5.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6.孝陵卫
7.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8.当我们读历史时,我们读到什么
9.秦朝:被曲解的历史
10.最有本事的皇帝
11.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2.最有本事的皇帝 大结局
13.历史忒不靠谱3
14.汉朝:被掩盖的真相
15.小狗也要叫签名
16.负伤的知识人
17.辛亥革命后
18.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19.阎锡山日记全编
20.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
21.乱世妖言
22.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当最好的男子,遇上最美的女子)
郭厚英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23. 汗血马的眼泪
24.秋风辞—大汉帝国传奇
25.冲出高原 吐蕃王朝传奇
26.民国范儿
27.九十年的回忆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五):精装民国四才子
这四个民国读书人,用一句话来形容,只能说是精装民国四大才子。这个概念是从港产片中偷过来了。
沈从文不用说,文字干净得像春雨洗过后的春山,你必须得屏住呼吸,才能真正地体会得他文字的静,文字的美。实际上,根据我的阅读经验,沈从文的文字是最具有中国式人文慈悲的大文字。当然,他的情也好。
叶浅予倒不是特别的喜欢,华君武讲他有一个特别的耽好,喜欢找一些名女人来做老婆,那是他的个人爱好,人已去,为尊敬作古之人,不再乱说。我倒是喜欢爱过叶浅予的二个女子,梁白波与戴爱莲,都是毅然决然、敢爱敢恨的那一类女子。无论对错,勇往向前。这二位女子如果是大丈夫,真的不得了。
罗家伦有什么罗曼史呢,他只是一个坚贞的男人。其中,虽然一度动摇,受徐志摩引诱,爱上过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但他与张维桢的八年爱情长跑,最终修成正果,这令我长吁了一口气哦。这个大鼻子的丑男子,好样儿的。
邵洵美是一个很好玩的人物。他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能做到最精。爱情也是如此。他有一个好妻子盛佩玉,作者为他们定下的情感基调为“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的唯美景色。但是,邵洵美心有不足,犹自渴望自美国刮起的狂野之风。实际上,邵洵美是我心狂野的。项美丽这样一个美国女人,我对于作者的锚写犹嫌不足,为什么不能掘进得更深入一点呢?她的心灵是如此之纯净?邵洵美在她的光环之下,回过头细看,只不过是一个矮个头的中国男子而已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六):酒旗风暖少年狂,罗家伦的闲话
罗家伦给我们的印象,很平淡、本分的一个人。但是,有关他的逸事却使我们接触到了民国人物最忠实的一面。
1。文学天才、数学白痴的罗家伦:
北大招生,曾有一年破格录取一名学生──罗家伦。
当胡适批阅罗家伦的作文试卷时,激赏的给了满分,但是翻阅这位学生的成绩单,却发现数学成绩得个大鸭蛋,其它科也表现平平。但是招生委员会和主持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对于破例录取无异议,这批教
授真是慧眼识英雄。都不过还是劝喻大家学数学时:千万莫作罗家伦!
2。大鼻子的罗家伦:
罗家伦的长相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丑」,但人是看头皮以内的东西,使他声名大噪。在抗战时期他任中央大学校长,重庆流行着一首打油诗戏弄他,内容主要是针对他的鼻子做文章的:
人言鼻子大,惟君大得凶。砂坪打喷嚏,柏溪雨蒙蒙。
3。逼夫成才的罗夫人:
罗家伦于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时年三十一岁),和上海张钧丞先生之女,张维桢小姐结婚,由蔡元培先生证婚。张维桢是沪江大学政治系毕业,美国密西根大学。传说罗家伦就读北大时,曾以文情并茂的情书攻势苦追北大校花,初以相貌丑陋遭拒,后来被他的才华所感动,终于开了三个条件才答应嫁给他:一、要留学取得洋博士学位。二、学成后回国任教大学校长。三、夫妻不可公开并行,要保持相当距离。罗家伦为了求得美人芳心而首肯了。
这个传闻与张维桢资料不合。可能是他在北大期间的风流韵事被加以渲染而讹传,也可能是杜撰以凸显罗家伦有才无貌的特色而已。
读历史不可太古板,尤其是民国,那样的活泼,那样的轻盈,那样的短暂,稍不留神,我们就把民国历史中最具风情的一面,轻轻地放跑了。
郭厚英这本书写出了民国男人颇为风趣的一面。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七):那时的季候
http://www.hljnews.cn 2012-05-31 10:38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老年日报
民国匆匆已百年,追怀却从未停止。这份回忆里所包含的复杂情感,是想说却难以说清的。那个略显慌乱的年代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像是一个传奇,渴望着却又敬畏着,相信着却又怀疑着。而乱世中他们的种种风情,则更像一个悠长的传说。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初读邵洵美的这首《季候》,为其所传达的短暂却丰满的爱情而感动;之后渐渐地有了些微了解,反倒生了不少偏见;如今在《那一世的风情》里再一次读到他,才知道我的偏见实在是有些可笑而虚妄。写出如《季候》这般清新文字的他,说到底,还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那一世的风情》中提到了四个才子。作者说叶浅予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年逾耄耋在回忆疏针密缝的青春往事时,做到了心胸坦荡,不回避,不隐瞒。相较之下,五四青年罗家伦的罗曼史似乎简单得多了,这个“大鼻子丑男”从相片上看,好像也并没有那么丑了。沈从文的故事,怕是读者最熟悉的一个,他和张兆和之间的爱情往事,总是被大家津津乐道。沈从文用自己暴风骤雨般的痴情,最终换来了曾经“顽固地不爱他”的“女神”的接受。
百年前的人情、世情、风情与今日相比,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些逝去的日子,如今更像是我们渴望一遍遍重温的旧梦,浪漫、激情,充满时间和距离的韵味。
《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郭厚英著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八):我读过的最干净漂亮的爱情
有关邵洵美的读本,坊间流传不少。有他妻子盛佩玉回忆丈夫的,也有他女儿回忆丈夫的。内容虽然真实,但格局总太小。何况亲人的描述,爱屋及乌,很多人事,总是下意识地护着,令读者心里难免有点怏怏的感觉。至于其他一些快餐式的剪辑文本,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没有经过大脑,读后更加误人子弟。
所以,在一般人的脑海中,印象最鲜明的,除了一个盛佩玉,便是他的美国小妾项美丽了。
读过本书,我才发现,实际上,项美丽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她跟邵洵美的相遇缘于情,他们的爱情才是轰轰烈烈的一段真爱呢。
项美丽虽然才华横溢,她的叛逆也是肆无忌惮的。她说: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上他的缺点。盛佩玉对项美丽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她肥大而有弹性的臀部,于是,项美丽表现自己钝重、潮湿爱欲的一个最大胆的表现,就是在烟榻上跟爱人邵洵美一起品尝那妖媚的鸦片香味。项美丽说:在中国,倘使你幸运地遇上了一个抽吸鸦片的可爱男人,常常可以在慌而乱的忧伤中,体验到一份珍贵的感情。项美丽一语说尽了爱情的忧伤本质。
据说:邵洵美与项美丽在相爱的时候,曾签署过一个婚姻的文件。起先,项美丽不以为意。于是,邵洵美一本正经地跟项美丽说:我跟我的妻子盛佩玉讨论过了。如果你答应签署这份文件,我可以答应你百年之后,葬入邵家的祖坟。
项美丽问:那里的风景美吗?
邵洵美念了一句古诗:莺啼树里迷浓绿,蝶舞坟前映嫩黄。人的一生能得那样一块蔚然箐葱的宝地长眠,风光无限呵。
于是,项美丽便真的跟随邵洵美、盛佩玉夫妇俩回余姚老家,大模大样地察看了一番邵家祖坟。地方的确实是好的。有山有水,坟地峙居于山腰。绿树如城,山峰尤巧,山上多古松。山下郁郁然一潭清水入眼秀媚。项美丽看过后,一颗芳心抵定。
仅仅为了一份山青水秀的坟地,项美丽付出了一生中最真挚的爱。
书中,这样的段子有许多。尽管后来邵洵美与项美丽分开了。这却是我读过的最干净漂亮的爱情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九):凤凰游,最爱是从文
中国的文字,自辛亥革命一过,少有阴柔的。特别是在人文方面。民国的时代很乱,很匆忙,大家都静不下心来做文字,所以,刚阳的,火辣辣的政治呐喊我们尽可读之,而浸渍了一股母亲的人文关怀式的文字就少见之。民国文,她的鼎盛时代大约为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十数年间。抗日军兴,国防文字成为主旋律,所谓的人文忧伤式的文字便消匿了。
仔细检点民国文学的鼎盛时代,实际上也是以怒目而视的文字大行其道的。当年的郭沫若、鲁迅、胡适之左右各派的写家莫不如此。幸亏这个时代有一个沈从文。他的悲悯,他的行文的从容不迫,令人恻然。
读过很多有关沈从文的文字,许多人从他的胸怀大志谈起,从他的处逆境不惊慌谈起,这都不是真实的沈从文。沈从文文字中最出色的部分就是湘西系列。他只谈自己熟悉的。因为喜欢凤凰城的人与事,就慢慢地写了出来。因此,他的文字是最本色的。
作家郭厚英似乎对沈从文情有独钟,她在《尘埃时开出的花2》曾经花二个章节介绍过从文的故乡与爱。她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本书中重点谈了他的艺术特点。有人说,郭厚英太过唯美,但是,我觉得郭厚英的思路跟从文先生当年的思路是相通。过去,读过很多有关从文的艺术长篇大论,但云者言之凿凿,我等听者却是一头雾水。郭厚英用一个万字左右的散文,一下子讲得清清白白。因此,讲她文字掌控的力度很好,这不是虚夸的。
本书《千里沅江,载不动沈从文的许多真情》中有许多堪称隽永的句子,例如:
当年,沈先生家中,种着一盆绿意盎然的虎耳草。它们被很小心地呵护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许多人都不认识这一种小草。可是,沈从文为了诠释生命的一种卑微的理想,偏偏在《边城》中,让翠翠在梦里,采撷了一大捧浸渍着水气的虎耳草。
那是沈先生一生钟爱的,“日移庭院静气生”的小草。
沈从文这个故事的收局是:茶峒溪的下一个春江水涨季节,迎来了第一个雷雨之夜。摆渡老人终于老死于这样的季节之中。只剩下了一个眉宇清冽鉴人的翠翠,独守着宏寂的茶峒溪山水。
往后的时节中,翠翠除了在静夜中会做梦,跟从前的翠翠并无不同。
弟弟傩送对于翠翠的爱恋依然鲜明。只是他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理由,说服了自己。回到茶峒溪中来。
这是我见过的华语小说中,收局最为干净漂亮的一种。
没有多余的说教。嘎然而止的一种宇玉清明。留下读者印象中,似乎也仅仅不过、不绝如缕的一丝淡淡的悲哀而已。
读着这样的东西,我的眼角慢慢地润湿了
《那一世的风情》读后感(十):流光最易把人抛
流光最易把人抛
——读郭厚英的《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
文/丁桂兴
本书评发表于《中国石化报》,地址http://enews.sinopecnews.com.cn/shb/html/2012-04/02/content_175716.htm
本书评作者非龙恬儿~~~
民国时代,有着让人说不尽的话题。近读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厚英的《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感觉民国年间那些才子们的才情、友情、爱情,在那个乱世的年代里至纯至美,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温润含蓄,民国文人的爱情在风雨飘摇的时光里经受了灵魂的洗礼。
民国五月天的爱情,灿然绚烂,美好的韶华人生,曾在静美的岁月河流中悄然流淌。这本书是写情高手郭厚英继出版《尘埃里开出的花》、《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后,又一部文史美文佳作。翔实丰富的史料,清快明雅的文笔,作者以女性独有温柔细腻情怀,在岁月的河流中,把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民国四才子的爱情故事,载进情感之舟上,伴随着读者沿途欣赏民国沧桑的风景。文中记述了才子们与巴金、徐志摩、傅斯年、徐悲鸿、林语堂、胡适等人在交往中情谊与憎恨,民国特有的人文气息象是盛开的花朵,温暖的芬芳久久索绕人们的心间。
“新婚后的沈从文,独自回到湘西去,千里沅江两岸的风光是那么的清明,那么的高远。于是,在水势轧轧作响的行船中,他给张兆和写下了令我们现代人耳热心跳的情话。”新婚后,沈从文重回湘西凤凰探望病危的母亲。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京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千里沅江,载不动沈从文的人间真情。他们的爱情情书成了人世间美丽的书信。这些书信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尘封的往事,那种唯美的爱情在时间的考验中得到了升华。
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民国文化正处于启蒙与过渡阶段,正好是新旧交替,东西汇聚,孕育了最大的丰富性。”那个时候,许多传统陋习都被改变了。比方说冲破包办婚姻桎梏,当时不少人都追求自由的恋爱、自主的婚姻。一代画坛宗师叶浅予在晚年的《细叙沧桑记流年》的回忆录序中说,要写他的家庭生活,写他曾深爱过的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王人美4位女子。连华君武先生也风趣地评价他是专找“霓虹灯”的女人,在他艺术人生之旅中,对爱情的滋味应该是五味杂陈。首提“五四运动”一词的罗家伦,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在他与张维桢的8年爱情长跑中,曾写过无数的爱情书信。谱写爱情传奇的罗家伦,对爱的含蓄、执着,他的人生本色,在时空的光影里涌动着湿润的情结。
民国才子邵洵美与盛怀宣的女儿盛佩玉的唯美爱情,形成了他们的“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的情爱境界;邵洵美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的旷世恋情,惊天动地,一世的风情在民国时代犹如含苞的野花淡雅地盛开,是那么的娇情。远渡重洋求学、沉浮于出版界的他曾一度跻身文坛,鲁迅与新月派文人在报刊上论战时,其《拿来主义》一文中有“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就是影射邵洵美的。但这不妨碍他温文多雅地追求浪漫的爱情,尽管他曾有过富家生活,又饱经风霜晚境凄凉,其爱情轨迹在苍茫的烟云里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近年来,挖掘民国题材的书潮日见兴起,尤其是民国文人的爱情往事常常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该书从民国时的流年碎影中,再现了部分民国文化人的坎坷爱情经历,相信时光荏苒,那一个时代的风情、风流、风骨,一定会被流光岁月淬炼得越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