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裂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者:食不可挡 2021-11-13 01:27 原作者: 文章吧

《大断裂》是一本由[美] 弗朗西斯·福山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断裂》读后感(一):波兰的团结工会加油!

再有六十页,《大断裂: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就要看完了。 《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在第十三章,有个很重要的总结,即当低信任社会普遍存在时,强调等级制的威权主义,专制社会就会是强有力的替代品,用以管理低信任环境中的个体,调动和社会动员,并将其原子化。换个角度来讲,就是威权社会的最大威胁来自具有高度信任的自组织能力高的个人的联合体,所以要不断维持社会成员的原子化状态,维持个体之间低信任程度,使之无法结盟。

《大断裂》读后感(二):福山,大断裂读书日记

本书开始于第14章,超越“76号洞穴”。福山通过76号洞穴狭隘的民族主义引出道德是人类自发性交往的结果。如果群体规模足够大,便会形成政府组织,并将自发的社会秩序转化为政治秩序。而人类本质上并不是社会性动物,而是政治性动物。

政治秩序中的等级制对于纠正和弥补自发秩序的缺陷和局限是必要的,而其中政治通过领袖和超凡魅力来制造社会资本。在前期,政治通过等级制的宗教作为手段来构建帝国的架构,通过宗教赋予政治统治以合法性。宗教超越国家的界限,并且在某种程度对道德规范的形成又起到重要作用。

社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任基础,早前人类通过自发交往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彼此,中期通过宗教和国家,现在人类需要更加透明的法治来给彼此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创造基础。

《大断裂》读后感(三):断裂的秩序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各个周期。个人主义的崛起,社群主义的衰退,是否会出现制度上的危机?不同于乡间邻里熟络相知的旧式社会,自顾不暇的个人主义忙碌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时代的进步但在同时或许也导致了人情的退化。

新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更倾向于内嵌于“我的责任,你的权利”的人本主义,而不是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价值下的认可,催生人们的参与精神与分享意识进而使民主制度得以运转。

自由和平等是迅速发展于信息时代的两种重要意识。以网络为中心扩散的开放信息,使得人们面临更多的诱惑。不同于被框架束缚的人生和选择,崇尚解放人性和追求自由。

在工业时代渐行渐远下,多数欧洲国家和日本的人口负增长、美国和北欧很大比例新生儿为非婚生产、政府公信力和人们往来的缺失,也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人们从前现代社会通过父亲与家庭及封建领主和仆从此类与生俱来且自生而死不易改变的“地位”联系,发展成契约履行完毕即可中止的社会规范。

对于不同约束和规则的观念差异,不同观念的碰撞成为革命产生的基础。文化多元性的社会,使得人们对于思想接受度的差异可以共存,而不同文化也无所谓高下正确与否,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或许是信息时代的另一特征,任何以往时代都无法抗衡现今思想的激烈碰撞。

断裂,必然的过程却并非结果。

《大断裂》读后感(四):新时代的我们,和以前不一样

如果把这本书,当成一份超长的论文来读,就不会感觉到那么吃力。充满了各种注解和标注作为补充,乍一看让人不知所措,但从结构上,是典型的层层深入,充满了顺畅的逻辑。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好书”,因为作者更多的在不同的章节堆积概念,然后转述大家的研究成果。从行文来看,并不是让人很容易理解。就像费曼说的“如果不能用很简单的方式描述问题,说明自己也没有理解”。我觉得作者在犯这类错误(或者说,作者能力不够驾驭这本书的内容)。

大断裂,如果再翻译一下,我觉得可以叫做“巨变”——从人们的价值观,到行为方式,到使用的工具,一次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出现,是从二战后开始,特别是80,90年代,变得越来越明显。在开篇,作者认为,这种大断裂的特征,表现在人们自我意识(个人主义)的彰显;对于政府与历史上的权威组织的轻视;越来越小但却自成体系的社交网络;社会信任的普遍下降……我想,所有的这些,其实可以看成是经济和技术的产物。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就是80,90年代,社会的阶层开始日益固化。财富分配的不均,造成了不同的选择:压力倍增的中产,虽然经济条件上更占优势,但不敢组建家庭,不敢生育;看不到希望的底层,不会理性的思考以后怎么样,所以顺其自然的生育,但是不教养。不同的社会层级,开始产生分裂,形成了不同的应对结果。而网络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又是这种变化更快、更广的散播开来。信息(情报)的普及,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到权力机构的真相,进而产生不信任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形成小圈子,在小圈子中重组信任。我想,所有这些,都是作者所说的大断裂的表象。

《大断裂》读后感(五):走出大断裂

最近,有关美国的新闻主要有三条,一是希拉里与特普朗的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二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警察枪杀黑人事件,三是美国新泽西州列车撞车事故。 三条新闻说明了什么呢?除了美国大选,乍看给人一种“美国也乱套了”的感觉,但细想这不过是美国社会的一副常态而已。媒体历来偏好报忧不报喜,尤其是有关异国新闻时,而中国的媒体又特别热衷于报道美国枪击事件。 美国社会是不是真的乱套了呢?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美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为此,我们时常听到美国人唱衰自己,诸如美国衰落、美国末日到来、美国即将崩溃之类的耸人听闻。然而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使美国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至今仍保持着超级大国地位。这一点应深为中国所学习借鉴才是。 福山在其《大断裂》一书中延续了美国人这一危机意识与反思精神。这本书写于1999年,他将上世界6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西方世界在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时代转变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失序、社会越轨现象,诸如犯罪率、离婚率、未婚生育率的大幅上升与道德滑坡、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称之为“大断裂”。 福山主要从“社会资本”这一角度展开分析与衡量。所谓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指一套为某一群体成员共享并能形成合作的非正式价值和规范。它强调的是自发、自主、自治精神,对于公民社会的缔造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福山指出“没有社会资本,就不会有公民社会,没有公民社会,就不会有成功的民主。” 但是,社会成员之间所共享的这些非正式价值观或规范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资本的水涨船高,因为它可能是破坏性的。这不免使人联想到遍布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潜规则,它虽然未被明文写入社会章程、法律,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每个社会成员。所以福山特别强调,能够带来社会资本的非正式准则必须包涵诸如诚实、互惠、守诺这类社会美德。 福山在评估社会资本的变化趋势时,是从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这一负相表现进行衡量的,包括犯罪情况、家庭破裂以及关于信任、价值观和公民社会的调查资料。导致社会越轨增多的原因可以一句话来总结,即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所产生的强烈冲击。 社会大断裂具有梯度性特征,在欧美国家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同时期的亚洲高收入社会(日韩新加坡港台)的则不那么明显。福山认为,大断裂深受文化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断裂可以避免,文化最多是使这些问题延后出现。 大断裂固然不可避免,但社会规范的重建也始终可期。福山乐观地相信,人类会根据自身的内驱力(天性)与自发力(理性)重新塑造社会发展的道德律令并最终走向互惠合作。实际上,这种基于天性和理性来化解大断裂的办法无非就是一个公民社会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主动的调试与改革。所以,透过福山提供的一些材料依据,我们也可看到,从60年代到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断裂乱象整体呈现出一个“潮涨潮落”的趋势,诸如犯罪率降低、大家庭的回归、新兴的志愿组织、社区归属感增强等,社会资本重新积累回归。 但福山也特别提醒我们,“社会秩序的重建不仅仅是依靠个体与团体去中心化的相互作用,也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重建它。这就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意即强调政府在创造社会秩序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边界。这一点对于总是习惯“一把抓”的中国政府而言不啻为一大借鉴! 照此来看,我们似乎正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的这一老路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即中国社会的大断裂时代。 这方面的事例俯拾即是,主要表现为特权垄断、贪污腐化、执法暴力、言论限制、假冒伪劣、有毒食品、学术造假、校园暴力、电信诈骗、语言污染、造谣、炫富、性滥交、离婚率上升……打住!这些每日都在密集滚动上演的社会失范行为,消耗、透支和吞噬了这个国家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本。 中国如何走出大断裂?大而言之,在国家层面应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在社会层面要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比如鼓励志愿结社活动;在个人层面则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应养成健全的现代个人主义人格。这应成为我们的一个共识。 总而言之,大断裂不可避免,大断裂需要大重建,大断裂过后带来新和谐。 行吾,2016.10

推荐阅读
  • 《路遥传》读后感

    《路遥传》读后感

    读完《路遥传》,掩卷沉思。在想啊,作为一个传记爱好者,今年先后读过了林徽因、张爱玲、杨绛、林肯、拿破仑、阮玲玉、三毛、梅耶马斯克,等等。坦白讲,有些挫折困难,对

    11-04

  • <中国希望在延安>读后感

    <中国希望在延安>读后感

    观看《中国希望在延安》这部影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延安的独特魅力和重大意义,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

    11-02

  • 人民日报【夜读】有感: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人民日报【夜读】有感: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关注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有一种能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就是让人放心。让人放心,看似简单的三个字

    10-26

  • 爱生如己 育人先育心——蓝若天老师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爱生如己 育人先育心——蓝若天老师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视频加载中...蓝若天,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曾获胜利小学优秀教师称号。自从教以来注重自身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持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

    10-26

  • 读后感之《致加西亚的信》

    读后感之《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很薄,130多页,读起来比较轻松,内容很简单,道理也很浅显。但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让这本书入选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前10名,我却是近期才听说过这本书。别人分

    10-23

  • 秋韵专栏:《林徽因传》读后感(一)

    秋韵专栏:《林徽因传》读后感(一)

    文|秋韵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林徽因传》读后感~原生家庭和才女们(一)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说过别人,也曾被别人说过,越优秀越如是。林徽因这个民国时

    09-23

  • 高中生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

    高中生读后感篇1  曾经,有这样一条沟,又脏又臭,蚊蝇成群;沟附近住的人过着这般生活,住在将要倒塌的房屋里,传染病在此肆虐,下雨天,臭水携着大尾巴蛆和一些尸体冲进

    09-23

  • 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读后感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畅饮达旦,沉醉至深,遂作此篇,以兼怀子由。明月何时有?把酒询青天。未晓天上宫阙,今夕系何年。吾欲乘风归往,却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

    09-16

  •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

    编者按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许很小,是课堂、朋友和家人组成的小小天地;或许很大,有爷爷奶奶讲述的过去的故事,有书本编织的未来的梦境。“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

    09-09

  • 《<陪你走过高中三年>读后感》

    《<陪你走过高中三年>读后感》

    读完《陪你走过高中三年》,我仿佛搭乘着时光机器,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梦想的高中时代。这本书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细腻地描绘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同身受,思绪

    08-1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