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不知道是社会变了,人变了还是我们变的冷漠了,总感觉现在的社会缺少了一股人情味。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在他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开车去沈阳办事,车至中途一处高速入口的地方,看见一个年轻的女人抱着一个宝宝在等车。那天刚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有些阴冷,他心生恻隐,一个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出行,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碰巧天公不作美,又下起雨来,如果再把宝宝冻感冒了,那可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减慢车速把车泊至那对母子跟前,开下车窗对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去哪里?我捎你一程吧!”他以为那位年轻的母亲对他的行为即使不会感激涕零,至少也会露出欣喜和感动。
谁知那个年轻的母亲,只是轻轻地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他的车,然后问了句:“是返程车吗?收多少钱?”他愣了一下说:“我不是返程车,不收你的钱,顺道载你。”
不说这句还好些,说了这句,那位年轻母亲的脸上,立刻露出警觉的表情,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问他:“不收钱?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想到了之后宰我一刀吧?或者另有所图?”
朋友哭笑不得,本想跟她解释,看她一个人抱个孩子在路上挺不容易的,想了一想,还是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罢,不解释已把自己的好心当成另有所图,如果解释了,会不会有越描越黑的嫌疑?
朋友跟我抱怨,你说现在的人除了抵御防范,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怎么就不会感动了呢?我一片真诚,她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呢?是谁偷走了她的感动?
我笑了,你的脑门上又没有贴着好人的标签,谁会相信一个陌生人?
他走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各种虚假广告如烽烟四起,各种骗术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一颗原本纯真美好的心灵早已被重重戒心裹住,甚至麻木。
时光有如一只神奇之手,抚过的地方,就再也回不去了。有多久我们都不曾感动过?小时候看电影,会随着剧中的人物亦喜亦悲,泪流满面,欢呼雀跃。现在看电影,演得再逼真,一想到那些明星的花边新闻、炒作和走秀,顿时就会把那些酝酿了半天的感动毫不留情地击溃。(有关亲情类的文章 www.lingdz.com)
和女友一起上街,在过街天桥上,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孩童,守着一张硬纸牌,上面写着母亲因病需要钱,希望过路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将来一定会回报给各位,下面还有一些密密的小字,讲述母亲生病和求医的艰难过程。
经过的时候,心里略微地动了下,然,也仅仅是动了一下,脚步也只是略微迟缓了一下,便在稀疏的人群中,随着朋友一起走过去了。
我拽着朋友说:“那个孩子真可怜,该上学的年纪上不了学,守着一块纸牌为母亲筹集看病的钱,他也挺不容易的。”女友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你还是地球人吗?亏你连这个也相信,没听说他们都爆发了吗?比你比我,比很多人都有钱。”我无语,因为我不能保证女友说的一定对,或者是一定不对。
感动这两个字,仿佛成了稀有金属,离我们越来越远。
商品时代,物欲横流,当“秀”这个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被娇宠,浮躁就随之而来。杂志上的文章越来越煽情,却再也骗不到读者一滴眼泪。所谓的大片打造得越来越精致,归根结底都是票房闹腾的。电视上的真情讲述,其实我们也知道,那是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有斧凿的痕迹。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是谁偷走了你的感动?这个伪命题,我也答不上来,是时光?是缺乏信任?是虚假泛滥?抑或都不是,是我们缺乏一颗发现真诚的眼睛,缺少一颗充满感动和温情的心。
感动成为一种奢侈的情感需要,所以我们怀恋那些永恒的经典画面:一对皓发白首的老夫妻相携搀扶,公交车上为老幼孕让座的定格,年轻的情侣羞涩地看着彼此的眼神,稚嫩的小儿天真无邪的笑脸。甚至一株花、一棵草、一滴露,能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和美好的东西,都曾经那么真诚地感动过我们。
编后语:也许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多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接受的虚假的信息多了,我们都披上了一层虚假的外衣,没有了坦诚,缺少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