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生活中,你的身边一定有很能喝酒的人,同样也有沾酒就醉的人,来看看本文吧,你会正确对待这些人!
刚才在论坛读一篇文章,说官员喝酒喝坏党风,党报冀望民众革除劝酒陋习,更指出对不善饮者劝酒是“公开的强暴”。此论深得我心(鄙人不能饮,也不愿被强暴;而能饮者,恐怕也难免遭强暴之虞),但仅仅呼吁民众去改是不够的,首先应当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在饮君子而言,酒自然是个好东西。诗仙李白有云:“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可见酒中有趣在。常见人誇千杯不醉,实际上对于饮者,所求的恰是一个醉字,醉中之趣,是不能为醒者传的。尤其对于艺术而言,关于酒的佳话不胜枚举,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是在酒后所书,右军醒后再书几纸,皆不能如意;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哪能少得了杜康的助力?至于癫张醉素,更是酒后泼墨,笔势纵横。可见醉者所见所思皆与平素不同。既可以激发惊人的创造力,也可以起到麻醉的作用。 不但如此,醉后的所做所为也与平时不同。胡适最是爱惜羽毛,但醉后也会在街上胡闹,以至于被请进警察局。古人有云: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把这个当作“识人”的方法之一。谈到中国人的酒品,恐怕得从这一点出发。 中国的人情,有很多特点,这里只需要讲两个。其一是讲义气。远一点的,如一诺千金。近古以来,由于民间流动增加,旧有的血缘、地缘关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而义气二字被抬到相当的高度(关公也因为讲义气被黑社会拿来当保护神)。其二是虚伪。用王朔最近的话说,就是在演不同的角色(给别人看)。而总不肯露出真的自己。关于虚伪的例子实在太多,这里就不多说。讲义气和虚伪之间是矛盾的。因为虚伪就是不露出真的自己,而讲义气就是要对朋友真诚相待。那么怎么办呢?喝酒! 中国式酒品的逻辑是:你在我面前喝醉了,就会露出真实的你;这样你就是拿我当朋友(不然就是不拿我当朋友)。正因为此,上了酒桌便要拼命劝酒,以至于不问青红皂白,以放倒别人为荣,以出乖露丑为乐。相形之下,西方人的酒品确实要文明得多,恐怕是因为西方人不需要以喝醉来确认朋友关系(但中国式酒品的逻辑中存在着一个漏洞:人虽然在喝醉后会显出别样的面目,但这个别样的面目却未必是真面目,也可能是另一种夸张的假面目。)。 因之,不把讲朋友私义便置公义于不顾的情况解决掉,不承认一定程度的虚伪是合理的,而想要单独解决酒品问题,肯定是徒劳的。编后语:其实生活中,酒不宜喝太多,尤其是如今,酒驾车祸,不要因过度饮酒而让生活由喜剧变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