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妇演绎二十年孝道
在万年县齐埠乡星明村,有一对令人敬佩的夫妇 —— 朱国华和周菊英。他们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演绎着至深的孝道,赢得了乡邻的交口称赞。
今年 89 岁的姑姑周冬香无儿无女,老伴也早早离世,是村里的五保户。周菊英毅然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姑姑的责任。二十年来,照顾老人成了周菊英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丈夫朱国华对妻子的决定全力支持,他坚定地说:“有我们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让老人饿着,有我们穿的就不会让老人冻着。”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夫妻俩在两家的墙壁上凿了个小门,这个门一开就是二十年。他们为老人考虑得细致入微,砍柴、洗衣、做饭、修房、交电费…… 老人的里里外外,他们都照顾得仔仔细细。夏天怕老人热装了大电风扇,冬天怕老人冷买了电热毯。又因为老人出行不方便,只能待在家里,担心老人无聊,还特意把家里多余的电视搬过来给老人用。
8 年前,周冬香老人患上小肠下坠,朱国华和周菊英夫妻心急如焚,放下工作四处求医。由于老人年纪较高,手术风险大,一般医生不愿冒险。他们托人找熟人,终于为老人做了手术。手术后的老人缺营养,夫妻俩又忙前忙后买补品,做营养餐。在他们的细心照顾下,老人慢慢康复。周菊英说:“这么多年了,我们细心照顾,老人家也没生过啥大病,就这么一次比较严重的,可把我急坏了。” 在她心里,姑姑是自己的亲人,烙印在血脉里的是无法割舍的亲情。
“多亏有侄女一家的照顾,还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乡村干部的帮助,才让我能够安享晚年。” 虽然已经身形佝偻,拥有 89 岁的高龄,可是周冬香依然眼不花耳不聋,菊瓣似的幸福笑容时常在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朱国华和周菊英夫妇的故事,不仅是尊老敬老孝文化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诠释和践行。
2. 青年创造公益 “奇迹”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开展 “揭榜式” 社会实践,在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现青年担当。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新场乡,是 “金蝉子” 公益团队暑期实践的第一站。小磊小亮迟到的呼唤是 “金蝉子唇语辅助训练系统” 创造的第 247 个 “奇迹”。
今年暑假,华科大 “科技强国青年力行团” 挂帅出征,全校组建 310 支实践队开展揭榜式创新实践,2100 名青年学子前往浙江、云南、黑龙江等 20 余个省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察困境、解难题,以实际行动书写助力科技强国战略的青春答卷。
在科创服务企业方面,课本知识落地实践。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付鑫瑶所在团队在绿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针对企业产品性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成果被企业运用,极大提升了绿盟在软件组成分析领域的技术先进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专业本科生陈星宇与队友在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体验 “工程师” 角色,完成技术项目 14 项,得到企业高度评价。
在探索乡村振兴路方面,绘制 “能抵达” 的蓝图。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负责人李佳阳带着 “数愿团队” 的 4 支实践队伍,去往甘肃、陕西、黑龙江等 5 个省份的近 30 个区县和乡村,探访 19 所高校,收集超 2000 份问卷。彭盈和队友依托数学专业优势构建青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结构方程模型,引导青年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能源兴农” 团队针对农村能源利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在以河南省为主的 10 多个农村地区实现应用。
在科技助力公益方面,技术为人文 “发声”。“金蝉子” 唇语辅助训练系统帮助先天性耳聋的小磊小亮两兄弟发出了 13 年来的第一个音节。“金蝉子” 公益团队用技术为听障人士带来希望,展现了青年的担当与爱心。
二、英雄背后的故事
龚晓辉在抗洪、抗灾等任务中表现英勇,是部队的英雄。但 2016 年他却决定脱下军装,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家庭苦衷。龚晓辉在 1998 年的抗洪行动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是江西九江人,在得知家乡受灾后,心中抱定了一定要堵住决口的信念。身材瘦小的他坚持一次扛两个沙包,一个晚上扛了近 1000 个沙袋。在连续 23 个半小时没有睡觉,缺食少水的情况下,他仍不肯下火线,最终累得昏倒在大堤上。经过抢救醒来后,第一件事还是要求上大堤抢险。抗洪结束后,他被记个人二等功一次,成为部队屈指可数的英雄。
2008 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龚晓辉已经成为某步兵部队一名优秀队长。他带领突击连在赣南某山区执行塔基抢修任务,面对崎岖山道铺满冰雪、车辆上不去的困境,他们只能跪在刺骨的冰面上,慢慢往山顶爬。龚晓辉的双脚被竹茬刺破,流出的血浸满了鞋窝,但他咬着牙坚持,最终带领战士们在 5 天 5 夜里完成任务,再次成为享誉军地的模范人物。
在部队中,龚晓辉是出了名的 “兵王”,军事全能比赛连续多年都是全师甚至全集团军的 “冠军”。攀登比赛打破团史上的记录,通讯专业也多年保持全团第一的成绩。“龚晓辉指数” 成为检验部队训练质量的标准。
然而,2016 年 12 月 31 日,龚晓辉却决定脱下军装。这一决定在防空兵团引起了巨大震动,战友们轮流劝说,领导也有些不高兴。面对种种议论,龚晓辉苦恼不已,但他有自己的苦衷。他太爱部队了,曾经发誓要把毕生献给军营,可家庭的重负让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他不想成为部队的累赘,只能忍痛离开。龚晓辉的重负与痛苦,来自于他不幸的家庭,只是他从未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