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的爱。
在一个特困的家庭中,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面对生活的艰辛,母亲并没有选择改嫁,而是坚韧不拔地独自拉扯着儿子。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每到夜晚,儿子就在油灯下勤奋学习,写字、画画。母亲则在一旁拿着针线,把母爱密密麻麻地缝进儿子的衣衫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张张奖状如同春天的花朵,绽放在两面发黄的土墙上。而儿子也像春天的竹笋一样,蹭蹭地往上长。每当母亲看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眼角都会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然而,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这却给母亲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病,无法再干农活,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下。在那个年代,县一中的每个学生每个月都要带三十斤的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的困境,便提出要退学,帮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但母亲坚决反对,她抚摸着儿子的头,深情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里高兴。但是书非读不可,放心,娘有办法。”
于是,在儿子上学后,母亲便开始了她艰难的送米之旅。她一瘸一拐地走进县一中的大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然而,负责登记的熊师傅却对母亲带来的米表示不满,认为她是在占小便宜。母亲羞愧地低下了头,连声道歉。尽管熊师傅并没有再说什么,但母亲的心情却十分沉重。她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五块钱,这是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她恳请熊师傅转交给儿子,熊师傅接过钱后,摇了摇里面的硬币,开玩笑地说:“怎么你是街边卖茶叶蛋的吗?”母亲的脸再次红了,她支支吾吾地解释着,然后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母亲依然按时给儿子送米。但每次都被熊师傅指出米的品种混杂。母亲惶恐地解释着,但熊师傅却不再理她。直到第三个月初,母亲再次来到食堂时,熊师傅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他认为母亲是在故意耍弄他,对母亲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面对熊师傅的指责,母亲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儿子的同学们站了出来。他们纷纷为母亲辩解,说明母亲之所以送来混杂的米,是因为她家里只有一亩田,只能种出这样的米。他们请求熊师傅理解母亲的苦衷,给她一个宽容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师傅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衷和无奈。他深感愧疚,向母亲道歉,并表示以后不会再为难她。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生活的艰辛面前,母亲始终坚守着对儿子的爱和支持。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母爱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在面对误解和指责时,同学们没有选择冷漠和嘲笑,而是选择了理解和帮助。他们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尤其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更应该给予关爱和帮助。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用爱心和宽容去温暖这个世界。#感动故事的分享# #感人催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