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菊陪小儿子一起做游戏。
翔安香山脚下有名女子叫蔡秋菊,十多年来日夜重复着辛苦又繁琐的日常:清晨6时起床,帮患病卧床的婆婆和大儿子换尿布、擦洗、喂饭;再帮小儿子收拾好后送他到3公里外的茂林村搭校车,自己又赶回家中料理家务、照顾婆婆和大儿子;中午接小儿子回家吃饭后,下午1点半陪他到马巷的矫正机构学习;傍晚回家后准备晚饭,然后给婆婆和儿子喂饭、做家务……她的孝老爱亲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我如果不做,这个家就散了。”2009年,蔡秋菊大儿子自出生起便确诊患有严重脑瘫,并伴有肢体疾病,6年后出生的小儿子,也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家庭生活经济来源全靠蔡秋菊丈夫陈海尝在香山经营餐饮店,蔡秋菊则在家全职照顾患病家人,料理整个大家庭的起居生活。最近,公公患病住院,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是孝顺的儿媳 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11年
刚做好粥,再给小儿子蒸上一碗米饭,蔡秋菊开始轮流帮婆婆和大儿子喂饭。每到吃饭时间,她都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大家都吃饱安顿好,她才开始吃饭。眼下是冬天,天气冷,她很少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蔡秋菊的婆婆遭遇两次车祸,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出现了脑萎缩症状,智商等同于1岁的孩子,2012年时生活彻底无法自理,只能长期卧床。作为媳妇的蔡秋菊毫不犹豫地担负起照顾婆婆的重任。11年来,她每天都给婆婆喂饭、擦洗身体,经常为老人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衣服、被褥也经常换洗,被子、床单干干净净,房间内闻不到异味。
“每天都是这样过,习惯了。”蔡秋菊回忆说,结婚才两三年,婆婆就倒下了,一时间她也手足无措,“起初是怕,后来是担忧,但想起公婆待我如对女儿般疼爱,我只能克服‘怕’,扛过去。”
蔡秋菊说,尽管婆婆长年卧床,但是身体状况较稳定。在此期间,她还练出了一手理发的手艺,不定期帮全家人理发。
她是乐观的母亲 坚持积极治疗患病的孩子
一早,蔡秋菊给趴在床榻上的大儿子播放戏曲音乐,开始忙碌的一天。每天,她按时给大儿子喂饭、喂水。为了给孩子保持卫生,她还抱着他洗澡、把屎把尿,每天要翻身十几次。14年来,为了给大儿子治病,夫妇俩遍访各大医院。蔡秋菊说,现在小儿子在特教学校上一年级,每周特教学校的老师也会上门帮忙照顾脑瘫的大儿子,帮她减轻不少压力。
“只要以后他生活能自理,一个人不会饿着冻着就行了。”如今,蔡秋菊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患孤独症的小儿子身上。为了帮他走出困境,从小儿子3周岁开始,蔡秋菊坚持每天下午送他去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因为她的坚持,孩子进步了不少,不仅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课,完成老师的一些简单指令,偶尔还能听懂问话并做出回应。“趁孩子现在年纪还小,我们全家都支持他积极治疗、学习。他现在能自己吃饭、上厕所,算是有大长进了。”说到这里,蔡秋菊笑了。
“虽然这样,但我们一家人感情很好。”命运不断和蔡秋菊“开玩笑”,她仍然很乐观。和记者聊起心愿,她突然眼眶一红,背过身去抓纸巾,“心愿?不敢想。一家人平安就好!”
丈夫眼中的她:“变故接二连三, 她替我分担了很多”
在丈夫陈海尝眼中,蔡秋菊作为妻子体贴温柔、善解人意;作为儿媳孝顺勤劳、任劳任怨;作为母亲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家里遭遇的变故接二连三,她替我分担了很多。”他说,妻子不仅心善人好,而且坚强有韧劲,家里大小事务都主动扛下来。
受蔡秋菊乐观心态的影响,陈海尝面对困难时也更有耐心和毅力。“我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付出,感情也越来越好。”陈海尝感慨,大家庭的和睦少不了妻子的无私付出。
【名片】
蔡秋菊
1982年生,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居民。两个儿子患病,婆婆长期瘫痪在床,十余年来,她坚强乐观地挑起了照看孩子和婆婆的重担,用母爱和孝心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曾获评“中国好人”“福建好人”“翔安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征集令
评选方式
组委会将根据读者的推荐进行筛选,陆续推出20位候选人,在本报和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进入评选阶段后,先由读者进行投票评选,结合专家评审团的意见,最终评选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其余入围者获提名奖。
推荐渠道
●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8820;
●发送推荐信息至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通过新浪微博向“@厦门日报”发送私信。
特别提醒:推荐感动人选的文字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留下被推荐人的姓名、电话、性别、年龄、职务和居住地,并附上简要事迹作为推荐理由;也请推荐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