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师哥封敬东亲历的一件往事。
封敬东和我们同一批插队到梧州地区贺县铺门公社上洞大队,当时他被分派在了第四生产队。那里地处大山区,群山起伏,溪水长流,确实山青水秀,但也是山高林密,草木深深,野兽出没,令人不敢独步的地方。特别是到了晚上,山中猿声四起,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谁也不敢随便出门。
分配在这个大队插队的是广西梧州市二中1967届七年十班的十位同学。四个男生,六个女生,分别安排在了几个生产小队。他们与当地的乡亲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晚饭后有时也会到老乡家串门聊聊家常。
一次闲聊中,他们得知隔壁五队的罗姓老乡家里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明明,得了一种怪病,肚子鼓鼓的,像是塞了个小皮球似的。他们马上去到那位老乡家探望,问为什么不带小孩去看医生?老乡说:难啊,全家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哪有钱给孩子看病!他们都沉默了,因为当时他们也没有能力资助这位老乡。
这年夏天,正值农忙。封敬东和黎国俊同学在田里收割完稻谷,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由于干活累了,便匆匆煮了点吃的,洗漱后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刚睡下不久,突然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大队文书。文书焦急地对他们说:“五队一位老乡的儿子在信都镇住院,就是那位肚子鼓胀的男孩,准备动手术,需要大量的血浆,但血库没有。看你们知青能不能帮上忙,救救可怜的孩子吧。”
情况紧急,他们当即决定由知青小锋去通知其他队的知青,前来这里集合。一袋烟的工夫,十个知青都汇聚到他们队里。把情况简要说明后,大家商量道,经济上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年轻,献血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他们全部出动,有的打着手电筒,有的举着火把,匆匆忙忙往医院赶。
从生产队到信都镇医院有近三十里路,需要走上几个小时。他们高一脚低一脚走在山路上,当时边走边大声说笑,表面上看似乎要赶走白天劳作的疲惫,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特别是那四个女知青,她们的胆子比较小,走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们被无边的夜色包裹着,心里别提有多紧张有多害怕了。有些路段山连着山,山里的村庄都在沉睡,只有感知山风、树动的声音,以及不时传来的鸟兽叫声。满天繁星伴着他们前进,生怕什么动物突然冲出来或踩到什么。救人心切,只能用说笑声去驱赶恐惧,除去心中的阴霾。毕竟他们才十六七岁,涉世不深,胆子都不大。
当年一起插队落户的同学们
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他们来到信都镇医院,已经半夜了。
看到小明明脸色苍白,痛苦地躺在病床上,让人很心疼。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在山路上嬉闹的兴致全没了。
小明明的父母看到知青的到来,如同看到了救星,激动得语无伦次,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你们!”
献血前需要验血,看谁的血型与小孩的血型匹配。十位知青一个个伸出手来,让医生抽血检验。检验结果,只有黎国俊同学的血型与明明的血型匹配。医生对黎国俊说,抽的血会多些,你害怕吗?黎国俊很淡定地说:“这没什么害怕的,救人要紧!”说着,他撸起袖子,伸出了臂膀。
医生拿来几个两指粗的抽血针筒,让黎国俊躺在病床上,把针头扎进他手臂的血管里,鲜红的血液顺着针嘴缓缓地流进针筒里,一个针筒满了,又换上另一个,足足换了四个针筒。大约抽了400毫升的血。
其他知青在旁边看着,心里都紧促不已,仿佛是在抽自己身上的血似的。这时医生叫黎国俊把手放松,按住抽血的针口。黎国俊开始有一点紧张,但很快就恢复平静了。献血救人,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抽完血,医生要黎国俊就地休息观察半小时,没有事,才能回去。当时正是夏种夏收的农忙季节,农活耽误不起,其他同学是要连夜赶回去的。
黎国俊的脸色有点苍白,说话的声音也柔弱了许多。大家要黎国俊在这里休息,等天亮再回生产队。他说:“不,我和你们一起赶回去!”
在回村的路上,他们没有了来时的兴致,折腾了大半夜,也都累了,只有轻轻的话语声。黎国俊感到脚步没那么稳实,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封敬东搀扶着黎国俊,悄悄的问他:“一下抽那么多的血,不害怕吗?”黎说:“不害怕,血虽然抽多了一些,能用我的血拯救一条生命,是值得的!现在我不是很好吗。”这句话让封敬东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顿觉比自己瘦小的黎国俊仿佛高大了许多。
事后得知,通过手术,在明明的肚子里取出1公斤左右的蛔虫,明明得救了。医生告诉明明回去后注意卫生,不要吃鱼生,平时也要勤洗手。
那时的献血,不像现在,有献血证书,有营养补贴,有几天休假。黎国俊献血后,谢绝了知青和社员们让他休息的劝说,拖着疲惫的身子,第二天便参加了紧张的双抢。
黎国俊用鲜血挽救了明明的生命,明明的父亲为了答谢黎国俊,特地送来一只山鸽,让他补养身子。极端贫困的明明家再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来报答,这只山鸽就是最厚重的谢礼。
黎国俊为明明献血的事在生产队迅速传开,乡亲们纷纷来看望黎国俊,还有送来红薯、芋头的。黎国俊十分感激乡亲们的关心,他对乡亲们说:“不要紧的,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们放心吧!谢谢大家的关心。”
本文作者
封敬东师哥说,五十三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已记不清了,唯独这件事久久烙在他心里,记忆很深刻。黎国俊现在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同学们曾邀他写插队回忆录,让他写一写当年献血救人的感人事迹。他却笑着说:“这有啥好写的,给急需手术的小明明献血,是我应该做的。如果你们的血型匹配,也会这样做的!”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淳朴善良的知青一代,真的令人感动。
作者:蔡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