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寻子13年,儿子失联15年,寻亲者变志愿者……这些故事让人泪目

发布者:素颜浅语 2023-9-27 04:01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王晓雯

寻子13年,年逾七旬的她东奔西走,即使受伤也不放弃寻找;15年不回家,他因“没混好”失联,民警巧解心结终团圆;寻亲23年,她找到家人后变身志愿者,只为帮更多人团圆……人间至亲是家人,世间至暖是团圆。中秋佳节将至,记者走近多位寻亲者和志愿者,倾听他们背后的团圆故事,体味背后的遗憾、激动、喜悦和欣慰。同时,本报也征集线索,邀您讲述感人的团圆故事,助力寻亲者早日圆梦。

袁凤珍拿着儿子的照片

■寻亲

独子离家十三年

老太奔波多地寻人

“我儿子出生于1982年5月14日,儿子在2010年2月份离家后杳无音信,至今家里仍未联系上,今年41岁了,他有可能在山东。”近日,72岁的袁凤珍联系到记者,希望借助媒体寻找失散13年的儿子王晓东。据袁凤珍介绍,儿子平日里喜欢玩游戏,儿子离家当晚,她以为去了游戏厅,“到了第五天、第六天的时候,还没回来,就去派出所报案了,到处找。”

据了解,袁凤珍的丈夫祖籍山东,生活在青海西宁。王晓东是家里的独生子,王晓东父亲因忧思儿子过度,于2010年6月份去世。“我是25岁结的婚,31岁生的他,就这么一个孩子,他父亲可心疼儿子了,他心里着急,很快因病去世了。”丈夫去世后,只身一人的袁凤珍开始了漫漫寻子之路。“兰州去了两趟,我也登了报,上了电视,也去天水了,河北、湖南、湖北,我都找过了。”虽然年纪已大,但多年来,袁凤珍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

王晓东年轻时的照片

在2014年,袁凤珍曾接到了一个来自湖北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问道,‘喂,你是王晓东的妈妈吗’,我回答后,对方就挂掉了电话。那时候家里就剩我一个人,我的脑子昏昏沉沉。接到电话我就立马到派出所说了,但就凭一个电话,怎么知道什么情况?”此后,袁凤珍一直拨打该号码,但没人接通。直到2017年的时候,那个电话终于打通了,但是接电话的是个女的,袁凤珍连忙问她认不认识王晓东,“她说有这么一个人,结婚了。”之后,袁凤珍赶到湖北,在警方的帮助下,最终确认该女子说的晓东并不是自己的儿子,女子也并不认识自己电话号码的原主人。

袁凤珍曾在兰州媒体发布寻人信息后,有天水地区的人联系到她称认识王晓东。袁凤珍急匆匆地赶过去,对方开口先问她要三千块钱。“是个骗子。别说三千了,就算三万,把孩子领来让我见一下也行。”察觉到信息不实,袁凤珍只好返回。期间,也曾有不少热心人帮着寻人,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寻子途中摔伤骨折

儿子曾提“去山东”

寻子之路,坎坷艰辛。在2017年去湖南时,找人心切的袁凤珍东张西望,不慎绊倒摔伤了腿,髌骨摔碎上了手术台。此前到甘肃兰州寻亲,她再次摔倒“负伤”,把腰也摔坏了。

袁凤珍回忆,儿子王晓东曾在2008年去过一次兰州。“儿子回来后跟我说,有一个山东日照的人,在兰州开了包子馆,他在那儿干。2009年刚过完年,他就出去了,到了山东泰安一趟,这也是他跟我说的。”袁凤珍说道,在离家前,王晓东曾多次念叨着让袁凤珍到山东去。“我公公的父亲是山东的,逃荒到东北吉林,之后因为工作,一家人又到了青海。儿子一直说山东好,要去山东,我说咱们去山东投奔谁,把房子卖了去哪儿落脚。我觉得他可能在山东,他当年没说为什么去,但我一点线索都没有。”袁凤珍说。

袁凤珍说,多年前,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曾经查到过儿子出行的记录,但是最终的都没有结果。袁凤珍表示,王晓东离家前身体状况正常,没有什么精神类疾病,“他很懂事,挺乖的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脑子很简单。”

因为思念儿子,袁凤珍常常伤心流泪,眼睛也因此不太好。“五月份的时候,看到朱玉堂老师找到一个四川走失二十多年的人。我就想,赶快求求朱老师。志愿者找了个车,把我拉到了平凉,和朱老师见上面了。”袁凤珍说。记者采访得知,寻亲志愿者朱玉堂已经着手帮助袁凤珍寻找儿子。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见儿子一面,赶快回来吧。他爸是带着遗憾和挂念走的。我想跟儿子说,如果我以后也这样带着遗憾到九泉之下,我怎么和你的爷爷奶奶、你的爸爸交待。”袁凤珍说,“哪怕他成了家,他看我一眼,我见他一面就行,我没有别的要求。我只要看到他,我心里就没有遗憾了。”袁凤珍说。

■团圆

“没混好”失联15年

终解心结一家团聚

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所谓的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放下心中的包袱,打通内心的隔阂,与家人团聚,共享人间亲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就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青岛警方就帮助一名“没混出个样来没脸回家”的男子与家人团圆。

来自黑龙江的小彭2008年因为和家里人置气,撂下一句话就不见了踪影,这一走就是15年。家里四处找过多次都没有音讯,年过八旬的母亲卧病在床,整日思思念念。近期听来青务工的老乡说曾在流亭李家女姑市场见到过他,家人便匆匆赶到流亭派出所,希望民警能帮帮忙。

离家15年之久的小彭终于与家人团圆

除了名字外,家人仅带来一张还是15年前的照片,15年前 小彭23岁,目前已是中年人。民警将知道的信息迅速整合起来,发到了附近的社区群,通过名字研判当事人的轨迹信息,在周边公司用工名单中查找,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当天下午5时许,民警排查出王家女姑暂住人口档案中登记过同名同姓的黑龙江男子,民警立即赶往王家女姑,但由于天色渐晚,且周边平房出租房偏多、人口密集,一直到晚上十点,都没有进展。2023年9月6日一早,辖区一家建筑公司传回消息,公司有一名职工叫同一个名字,民警赶过去找到工友们辨认照片,让人欣慰的是大家都说“看上去很像”,循着线索民警找到职工小彭的暂住处,七点五十分,从梦中醒来的小彭在踏出房门后第一眼便看到了等候的警察。

经了解,男子正是家人苦苦寻找的人,当听到警察同志说出家人来意时,小彭抵触意识非常强烈,觉得自己没有出息,不想回到家乡。这些年他跑过好多地方,干过零工、学过手艺、跑过快递……可依然离他所谓的成功遥遥无期,已接近四十岁的他仍独自一人,租住在社区的平房里,对自己无能的失落和愤怒可想而知。

民警在了解小彭心理后,和他促膝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他不能因执念丢弃了应该负有的其他责任,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望眼欲穿,姑姑与姐姐不远千里而来,人生有很多种的成功,重要的是在心里而不是别人的眼里。最终在民警的劝说下,小彭同意先和家人见面,等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再作决定。9月9日,回心转意的游子和家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志愿者

寻亲23年圆梦

她变成“回家的灯”

在采访众多寻亲故事时,除了公安民警,记者总能看到寻亲志愿者的影子。为了帮助更多家庭团聚,这些志愿者中,有的人常年“走南闯北”,有的人借用互联网帮寻亲,有的人志愿寻亲数十年,有的人曾经自己也是寻亲者……他们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充满着迷茫、辛苦、激动、喜悦、欣慰……

寻亲成功后,于仁青(后中)和哥哥、姐姐、弟弟一起过生日

今年64岁的于仁青是青岛江南寻亲服务站的志愿者。她不仅是一位有着20多年志愿寻亲经历的志愿者,还曾是一位“传奇”的寻亲者。“1998年开始寻亲,看报纸发现寻亲的信息,随着寻亲的队伍变大,寻亲者们互帮互助,也就多了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于仁青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无锡一带频受洪涝灾害,不少孩子出生后因家人无力抚养被送往当地的福利机构。之后被河南、山东、陕西、河北,最远的甚至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家庭收养。1959年11月出生的她,在十几岁时就知道自己是抱养来的,也是一名江南弃婴,被岛城一对夫妻抱养。她曾经数十次南下圆梦,但是迟迟无果。多年的思亲之苦,加上年龄的增长,她寻找亲人的愿望愈加强烈。

2020年底,经过技术比对,在江苏无锡发现了直系亲属。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于仁青终于找到家人,并于2021年年初与家人相认。“如果没有寻亲志愿者,没有大家伙的帮忙,我也找不到家。现在感觉我找到家,就应该为那些没找到家的人。”于仁青说。据了解,这些年来,于仁青已帮多个江南家庭圆梦,她和团队已经帮助过十余名寻亲者团圆。

志愿者于仁青

■征集:

分享感动,助力团圆

又是一年中秋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举家望月、团圆相聚的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团圆故事,其中滋味各不相同,如果您有这样的感人故事,欢迎拨到半岛热线96663,记者将把您的温暖与感动,更多人的心中。但是,对一些人和家庭来说,团圆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有的是被拐人员,有的是被领养、抱养者,还有的是流浪人员。对此,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助力让家团圆,让爱回家。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