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见证:赓续六十余载的鱼水深情——“最美拥军人物”确吉和“金珠玛米”的故事

发布者:芒果小酪 2023-9-12 05:53

图为驻地部队官兵迎接前来探望的确吉。记者 汪纯 摄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评选的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名单公布,61岁的日喀则市岗巴县昌龙乡乃村村民确吉获此殊荣。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庄”,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是岗巴县党政军警民多年来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这里孕育了“高原戍边模范营”。2016年,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岗巴边防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2021年,习近平主席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

这里是孔繁森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孔繁森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爱国拥军模范”拉吉、“最美拥军人物”确吉母女俩60多年接力拥军的故事传为佳话。

“格热书记并阿佳啦(“阿佳啦”藏语意为“大姐”,是孔繁森对拉吉的尊称)……你们这几年对革命、对部队是有贡献的……我一生中也忘不了你们老两口。”这是孔繁森同志给格热、拉吉夫妇写的亲笔信。

“待兵如子,视连如家。”这是驻地部队给确吉送的锦旗。

一甲子尘烟变幻,几代人风雪无阻。煮了又煮的酥油茶,升腾起暖意融融的军民情谊;走了又走的边关路,承载着鱼水深情的双拥传统。

在拉吉、确吉母女的影响带动下,如今的岗巴,保障前线、支持前沿、服务前哨,早已是各族干部群众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

雪夜的“争执”

5592观察哨,海拔高度5592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驻兵点之一。在这方名副其实的“极限禁区”里,每走一步,都是对生理和意志的极限考验。

战士西热尼玛从观察哨建立之初就一直驻守在这里。长期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执勤,西热尼玛的眼晴里布满血丝、嘴唇乌紫发黑,但他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执勤备勤的岗位上。他告诉记者,正是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鱼水情,给了他坚守岗位的无穷力量。

西热尼玛永远记得,那一场风雪夜的“争执”,让他收获了一群最亲密的“战友”。

2017年夏秋之际,因边境形势变化,西热尼玛所在部队需要运送一批物资到前沿阵地。

然而,当军车开到碎石遍地、山高路陡、风雪交加的边境高海拔地带时,车辆无法继续通行,需要马匹驮运物资,才能继续前进。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确吉得知消息后,立即打电话与乡里联系,组织协调群众,连夜出动车辆马匹前去支援。为节省时间和马匹精力,确吉动员丈夫旦木真开上家里的大货车,将马匹运到公路的尽头。她还对丈夫千叮咛万嘱咐:军用物资宝贵,车辆没油了不要加军用油料,更不能拿部队的钱。

凌晨4点,仅仅过了两个多小时,20多名群众和十几匹马就到达了现场。军民一起行动搬运物资,从当天凌晨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用了快一个昼夜才干完。

近2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所有人都累到虚脱。但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西热尼玛回忆说,那时候虽然是7月份,但仍不时飘着小雪,大风也呼呼地刮着。当时只有4顶帐篷,所有人都住进去的话非常拥挤。当地群众为了让官兵们能够好好休息,执意让出帐篷,在外面露天过夜。

官兵们怎么忍心让像亲人一样的乡亲们顶风冒雪露天过夜!就这样,双方“争执”了半天,谁都不肯住进帐篷。

最终,官兵们决定步行至军车停放处,在车里过夜,一定要将帐篷让给乡亲们住。

那一夜,西热尼玛坐在车里和衣而眠。也正是那一夜,让他对“人民军队为人民”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人民”这个最亲密的“战友”,有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确吉的心事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在边关,子弟兵忠诚戍守;在后方,全社会倾力拥军。

昌龙,藏语意为“冷风处”。参与昌龙乡出动车辆马匹拥军支前的途中,确吉发现,海拔越高,就越是风大天寒。

心思细腻的她回家后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前线的战士们冷不冷?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确吉告诉记者,每当听到昌龙乡起风的声音,就会引起她无限的担心和牵挂。

“‘金珠玛米’在边境一线守护我们,一想到他们的默默付出甚至流血牺牲,我就会吃不下、睡不着,特别想念他们,脑海中都是他们的身影……”

话音未落,确吉已是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确吉口中的“金珠玛米”,藏语意为“拥有菩萨心肠的救苦救难的兵”。“金珠玛米”的爱称,寄托着藏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朴素的认知和情感。

确吉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解放军进驻岗巴县,在卫国戍边的同时,还在当地访贫问苦、送医送药。母亲拉吉出生于1933年,亲历过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倍加珍惜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光明和温暖。拉吉一家也将驻地部队视为好邻居、一家人,新兵入伍来迎接、老兵退伍去相送;背水担柴互帮助、逢年过节多走动;随队巡逻当向导、边防情况勤相通……

西藏军区政治部编纂的资料记载了一个故事:1979年的一个冬夜,时逢昌龙乡驻地部队放电影,拉吉和当时在乡里蹲点的孔繁森同志主动为部队站岗巡逻,并合力抓住一个偷窃物资、图谋不轨的歹徒。

“我也是一个兵呢,一个合格的民兵,我也要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贡献力量!”拉吉的话成为这段史料最生动的注脚。

在孔繁森同志的影响下,拉吉更加坚定于爱国拥军的事业,这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确吉永远不会忘记,2012年,母亲拉吉临终前,将家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一定要把拥军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拥军爱军,是母亲拉吉的身教言传,是确吉从小的耳濡目染,更是确吉发自内心的火热情感。

2017年冬,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确吉心系驻地部队官兵,不知道官兵们穿得暖不暖?物资储备够不够?她发动村里的妇女收集羊毛、纺线编织,为一线边防官兵赶制羊毛毯子、手套、袜子等防寒物品。她还带领乡亲们自费购买了3万多元的矿泉水、酸奶、水果、面包等物资送到执勤点。

做完这一切,确吉还是不放心。后来她又拿出上万元积蓄,买了50双手套、100双袜子以及食饮品,亲自送到执勤官兵手中。

这样温暖人心的举动不仅体现在关键节点、危急时刻,更表现在平常生活中。

2020年,年近60岁的确吉不顾身体羸弱,顶着风雪,跨过乱石滩,翻越冰峰雪岭,来到5592观察哨,看望慰问她心心念念的“金珠玛米”。

戴上阿妈啦献上的洁白哈达,喝着阿妈啦递来的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听着阿妈啦亲切的问候和嘱咐,西热尼玛说自己就像回家了一样。

看着曾经用碎石垒成的“地窝子”,如今已经变成保温营房,确吉安心了不少。强军新征程上,军队建设能力又有了新的跃升,但确吉认为,光荣传统不能丢,手足之情不能忘,要像走亲戚那样,跟人民子弟兵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如今,年事已高的确吉有意将拥军“接力棒”递到女儿德吉手里,近年来,每次去部队走访慰问,她都带着女儿德吉一起,将拥军工作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拉吉—确吉—德吉,吉祥的祝福一次次传递,温暖的行动一代代传承,三代人接续书写着这段拥军传奇。

军医的坚持

得知阿妈啦确吉从北京领奖回来了,军医蜂雪雁又一次上门来给确吉看病。

确吉膝盖患有关节炎,腰间盘曾经也动过手术,需要格外精心护理。蜂雪雁这次专门给确吉带来了电热式蜡疗袋、冷热敷护腰袋等理疗器械,以及一些口服药品。

客厅明亮的窗户旁,蜂雪雁手把手地教确吉如何使用理疗器械。13年的相处,两人早已情同母子。

2010年,蜂雪雁从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岗巴边防营。正是那一年冬天,他第一次见到拉吉和确吉母女过来送别退伍老兵。

送别时,老阿妈拉吉与退伍老兵相拥而泣。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蜂雪雁,让他不禁潸然泪下。刚走出校门的他没想到,在高原边关,军队和当地群众的感情竟如此深厚。

13年斗转星移,如今的蜂雪雁早已和当地群众亲如一家。见到身穿白大褂的蜂雪雁,当地群众总会主动打招呼叫一声“安吉啦”,这是岗巴群众对医生最亲切的称呼。

蜂雪雁本有机会调往条件更好的地方,但2013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选择矢志不渝地护佑驻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3年,岗巴县当地的气候格外反常。刚进入9月,一场大雪便不期而至,蜂雪雁当时正驻守在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一天夜里2、3点钟,三位牧民前来敲门求救。原来,由于当晚雪太大,放牧的牧民在寻找牛羊途中迷路了。黑夜中,他们看到了哨所的灯光,便爬上了查果拉山求援。

看到牧民又饿又冷,还带着伤,哨所官兵确认身份后赶紧请他们进来烤火吃饭,蜂雪雁也给牧民检查身体、上药包扎。第二天,官兵和牧民发现,由于晚上雪太大,哨所门已经打不开了,从楼上窗户翻出去,只见齐胸深的大雪已经快将门淹没了。见此情景,三位牧民后怕不已,说:“是‘金珠玛米’救了我们!”

蜂雪雁从乡亲们口中得知,曾经,查果拉哨所有一位雷锋式的好干部——军医薛生魁。在岗巴县服役的16年里,薛生魁身背药箱,爬雪山、蹚冰河,走村入户,为各族群众查体治病,16年如一日。薛生魁的事迹让蜂雪雁在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他立志成为薛生魁式的军医。

在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各族群众认识解放军,是从认识“身穿白大褂的‘金珠玛米’”开始的。

确吉一家数不清多少次从驻地部队军医那里得到医疗救助。确吉告诉记者,母亲拉吉有心脏病,部队军医经常上门问诊,平时还经常带着奶粉、罐头等来看望母亲,秋天收青稞时,他们也会过来帮忙收割。

有一次,拉吉老阿妈心脏病突发,情况万分危急。确吉回忆说,她当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就拨打了驻地部队的电话求助,部队立即派军医赶到确吉家,经过吃药、输液治疗,拉吉老阿妈病情终于稳定了。“是‘金珠玛米’救了阿妈啦,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确吉说。

“无数个像薛生魁这样的军医、无数次救死扶伤,让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基石更加牢固。”蜂雪雁说,他要通过巡诊义诊,进一步巩固加深军民鱼水情。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生死与共的种子,结出世代相依的果实。

新征程上的岗巴县党政军警民,正大力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

深化“红心岗巴·戍边先锋”党建品牌创建,统筹军地基层党组织力量,实现组织活动联办、重大节庆联欢,广泛开展“联合党校”“共学课堂”“藏汉双语互教互学”等活动;

常态化开展“军营开放日”、国防教育“微课堂”等活动,建设国防教育长廊;

积极探索推动军地共建促乡村振兴机制,部队与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共销、共管、共享”合作关系;

全面组建“雪山红色卫士”边境一线巡逻志愿服务队……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岗巴县这片“生命禁区”里,“双拥”已然成为一场宽广宏大的“双向奔赴”,展现出一幅“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壮阔画卷。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