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故事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1938年的深秋,在中国东北,有8位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在面对敌人的炮火和招降,她们毅然选择手挽着手,义无反顾地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
八女投江
她们用不平凡的经历谱写了传奇式的人生,她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无数人继续前行。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抗日英雄传——“八女投江”的故事。
1
女战士-花木兰
1915年7月11日,这是一个极度平常的一天,一位小姑娘降临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一个普通人家中,家人给她取名郑香芝。
郑香芝
小时候的郑香芝聪明乖巧,上学后的她特别喜爱诗词歌赋,1931年,16岁的郑香芝考上了桦川县师范学校,本来她可以安心上学,可是此时国内局势日渐严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面临重大危机,这让年轻的郑香芝无心上学,她不希望看到国家被侵略,所以她立志为民报国,改名郑志民,从此刻开始,她就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活动。
1934年,改名为郑志民的郑香芝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佳木斯市委领导下开展抗日工作,随后她又在组织安排下,到桦川县悦来镇的一所小学任教,以老师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老师身份作掩护
不过此时有了一个小插曲,郑香芝的家人给她包办了婚姻,未婚夫是个伪满警察,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郑香芝起初想逃婚,不过后来一想,结婚后如果可以策反丈夫,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她把这个想法报告组织,结果和领导的决策不谋而合。
于是郑香芝就和丈夫孙汉奇结婚了,可是策反工作并不顺利,孙汉奇油盐不进,他想要的就是舒舒服服地当一个伪警察,能吃能喝,最危险的是他也发现了枕边人的秘密工作。
模拟孙汉奇
考虑到郑香芝会有危险,组织让她离开家乡参加抗日联军。于是她加入到了抗联第五军,并且再次改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冷云。
再次改名为冷云
冷云来到抗联队伍后,由于她文化水平较高,主要负责给部队编印宣传材料,给密营内的战士们上课识字。
教战士们认字
密营实际上就是深山里一处隐蔽的营地,条件比较艰苦,但是相对安全,每天傍晚,冷云都会用烧焦的树枝当笔,教战士们认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被提升为小队长,并且被派到妇女团当指导员。
在密营工作期间,冷云还跟她的介绍人——共产党员周维仁结为了革命伴侣,两人不仅志同道合,而且非常恩爱。
和周维仁成为革命伴侣
不过此时抗联的日子并不好过。
日本关东军意识到东北抗日武装队伍日渐扩大,为了遏制住这种趋势,从1936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就制定了极其疯狂而残酷的“三年治安肃正计划”。
三年治安肃正计划
他们将出动数万兵力进行大围剿,妄图在三年之内,一举剿灭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这使东北抗联面临巨大的危险。
但东北抗联还是决定,抗日行动不能停止,为了扩大抗联的实力,部队决定与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取得联系,瓦解敌人的围剿策略,此时抗联制定了“跳出包围圈,到日伪统治相对薄弱的西部作战”的战略构想,进行千里西征的计划。
千里西征
不过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西征计划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物资补给十分缺乏,更重要的是还要面对日伪层层加码的封锁重压。
日军层层重压
当时,抗联千里西征有三路大军:一路是杨靖宇将军率领的第一路军;另一路是周保中将军率领的第二路军;最后一路是李兆麟将军率领的第三路军。而冷云所在的第五军第一师就是属于第二路军。
三路大军
转眼时间来到了1938年,冷云迎来了女儿的出生,这本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但丈夫却在一次行动中不幸牺牲,才2个月大的女儿就失去了爸爸,这对冷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但她很坚强,并没有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意志消沉,换句话说,她早已在多年的抗日运动当中,磨练成了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她化悲痛为力量,更想着把丈夫的那一份也给活下去,并且还要杀更多的鬼子。
刚好,此时日伪部队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的第四军和第五军立马开始了向西转移,冷云所在的第五军第一师也接到了西征的命令。
冷云毅然决定,将2个月的女儿寄养在朝鲜族的一个农户家中,虽然她极度不舍,可是国家面前她选择了先国后家。
冷云踏上西征之路
随后冷云被任命为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带领妇女团的几十位战士开始了艰苦的西征之路,这支妇女团不仅是战士,还是宣传员,更是承担西征队伍里医护人员的作用。
战士妇女团
生活妇女团
西征行军过程并不顺利,期间遭到了日伪军多次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很快就到了“内无给养,外有追兵”的窘迫境地。但他们没有放弃,边打边走,硬生生扛到了大部队的集结地——牡丹江下游的刁翎地区。
到达集结地
1938年7月12日,抗联部队来到了珠河(今尚志市)楼山镇,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战斗,妇女团也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役。
这次战役,抗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俘获敌军中队长以下六、七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近百支,弹药四万余发。
这是我们的胜利,不过对日伪来说,他们万分惊恐,要知道“三年治安肃正计划”不容许有任何漏网之鱼。他们即可调集重兵,企图将整个西征的抗联部队消灭在途中。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抗联遭受猛烈袭击,到了8月下旬,第四军和第五军不得不分开行动,其中第五军第一师和第二师本来在一起,后来在战斗中也被打散了。
冷云所在的第五军第一师中就只剩100多人,而她带领的妇女团,从原来30多人到只剩下8人。这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冷云自己,23岁,最小的才刚刚13岁。
目前队伍的情况
第一师的100多人在密林内秘密行军,干粮也早就吃光了,他们只能靠吃野果和野蘑菇充饥。就这样坚持到10月下旬,部队终于赶到了林口县刁翎附近的乌斯浑河畔,这里距离她们转移的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只要成功渡过乌斯浑河,那么抗联部队的西征算是脱离了危险。
2
八女投江
10月19日,第一师部队来到乌斯浑河岸边,准备实施渡河计划,本来河边有一处渡口,水浅,车马都能过去。
可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乌斯浑河的水势比较凶险,在满语当中,乌斯浑河代表着凶狠的河流之意,再加上秋雨连绵的季节,河水暴涨,这对于渡河的难度系数加大了不少。
但是大家必须赶在日伪追上之前,所以渡河计划势在必行!
由于当时是夜晚,在没有船的情况下,部队决定等第二天,先找个会水的人摸清河道,寻一个安全的位置,然后大部队进行渡河。当天晚上大部队就在乌斯浑河附近的谷底当中露营。
由于10月,夜里天气非常寒冷,战士们衣服都湿透了,穿在身上寒气逼人,尤其是那些伤员,更是冻得不行,最后部队决定燃起篝火,给大家取取暖。
燃起篝火取暖
殊不知这个举动,恰好被附近巡逻的一个特务给看到了,他为了邀功,就将情报报給了刁翎日寇驻军,随后日伪军一共1000多人的部队,朝着乌斯浑河浩浩荡荡进发。
日伪军
第二天,天还没亮,第一师队伍早早就开始准备,他们并未察觉自己已被包围,而是按照昨天的计划,派遣了会水的参谋长去摸清河道,准备先带领八位女战士过河,然后大部队紧随其后。
只见参谋长下河探水,向着对岸游去,正游到一半时,枪炮声响了起来,日伪军疯狂地向我军展开了攻击。
我军突遭袭击
而此时我军第一师只剩下100多人,饥寒交迫,弹药不足,而敌人则有上千多人,弹药充足,且事发突然,作战地点根本不利于我军部队,战士们只能边打边向西边的密林方向撤退,可是撤退谈何容易,日伪军早已在后方牢牢将他们咬住。
敌军弹药充足
这个时候敌人并不知道,冷云所带领的8位女战士正隐蔽在河边。
冷云等八位战士未被敌军发现
八名女战士意识到,她们所处的位置,正是吸引敌人从而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的绝佳位置,她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悄悄下水顺利渡河,一个就是她们开枪,让敌人误以为自己腹背受敌,从而转移进攻方向。
团结一致救大部队
当然了,她们心里也清楚,总共只有8个人,一旦把敌人吸引过来,她们必死无疑,但犹豫不过一秒,八位女战士互相对了眼神,然后端起枪迅速分成3组,从三个方向对准敌人猛烈地射击。
对日伪猛烈射击
日伪军突遭袭击立马就慌了,一想到河边还藏有埋伏,而且不知道有多少人,立刻分散兵力朝河边攻击。
敌军朝河边走去
这个举动正是八位女战士想要的,她们的火力成功吸引了敌人,这也给战友突围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大部队在看到敌人分兵之后,立马抓住机会,成功地冲出了包围圈,潜入到附近的密林当中,一旦进入密林,日伪军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可此时八位女战士已深陷绝境,敌我实力悬殊太大,敌人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大部队多次想打回来营救她们,可都以失败告终,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八名女战士此时也意识到,大部队想营救她们,一想到大部队还会牺牲更多的人,甚至有可能会全军覆没,8名女战士们便齐声高喊:
“同志们,不要管我们,保住手里的枪,抗日到底。”
很快,8名女战士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扔完了所有的手榴弹。
日军不断逼近
日伪军开始不断地逼近她们,当发现8人都是年轻的女孩后更是露出了邪恶的嘴脸,纷纷劝说冷云她们投降,说皇军不会为难她们,日军长官更是直接下命令:
日军下达命令
不准开枪,活捉她们。
这时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
“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
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我们8个人的命换来第一师全体战士的命,值了!”
8人宁死不屈
说完,她们毁掉了枪支,8人互相挽着臂,高唱着《国际歌》,慢慢地步入湍急的乌斯浑河当中,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她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八女投江”的悲壮诗篇。
“八女投江”的壮举
3
铭记英雄
1938年11月初,第5军突围部队终于成功到达了后方基地,到此为止,第2路军的西征计划全部结束。
西征部队虽然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在上百余次的战斗当中,成功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有力地策应了东北抗日联军其他部队的游击作战。
11月4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听到八女投江的壮烈事迹之后,在日记中悲愤地写道:
“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 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
回首整个抗日战争当中,中国涌现了非常多的抗日英雄和英雄团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的名字开始不再被人们提起。
身处21世纪的我们,享受着和平时代,幸福快乐的生活,要知道这些都离不开无数先辈们所做出的努力,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热血甚至是生命,这才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所以,他们的英勇事迹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他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更应该值得我们去传颂。
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下“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英雄。
冷云(1915~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牺牲之时年仅23岁。
胡秀之(1918~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沟人,牺牲时年仅20岁。
安顺福(1915~1938),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被服厂厂长,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人,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牺牲时年仅23岁。
郭桂琴(192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人,牺牲时年仅17岁。
杨贵珍(1920~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乡人,牺牲时年仅18岁。
李凤善 (1918~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朝鲜族,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牺牲时年仅20岁。
黄桂清 (1918~1938) 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牺牲时年仅20岁。
王惠民(1925~1938) 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黑龙江人,她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1岁就跟随父亲加入抗联队伍,牺牲时仅13岁。
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吧。
八位女英雄
事隔多年之后的1982年,为了纪念“八女投江”的壮举,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
“八女英魂 光照千秋”
碑文
1988年,为进一步弘扬八女英烈精神,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群雕拔地而起,成为这个城市的“红色地标”。
“八女投江”群雕
2011年,在牡丹江市林口县的“八女投江”纪念碑旁,又建立了更大规模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如今,纪念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77年来,“八女投江”的故事不断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舞蹈、舞台剧,八位女战士的英雄事迹以各种方式在广泛流传,她们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精神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