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疗反腐,揪出不少丧失理想信念、走上歪门邪路的医生……那么,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呢?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位。
一、
1901年,清政府刚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厦门鼓浪屿一个瘦小的女孩出生了。母亲却嫌弃这第二个孩子是女孩,想将她扔掉……
谁能料到,这个不被看好的女孩,长大后,竟能干出那么多轰动全国的事。
她成为我国第一位科学院女院士,是中国妇产科学主要奠基人,还亲自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接生,常为周总理夫人邓颖超看病。
更令人惊讶的是,林徽因、冰心等名人,也钦点她接生孩子。据统计,她在新中国诞生之际,曾为我国广大妇女接生过5万多名婴儿!
因此,人们尊称她是:万婴之母。
她就是“中国医学圣母”林巧稚。据传,还是钟南山院士的亲戚。
虽然不被母亲看好,但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林良英,早期曾留学新加坡,接受过西方教育,对林巧稚是女儿这件事,并没有生气。
父亲教授她英文,为她日后去国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巧稚5岁那年,母亲突然患宫颈癌去世。从此,她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父亲得知后,非常支持,还给她讲了三国时福建神医董奉的感人故事,勉励她:“不作良相,便为良医。”那时的她,哪里知道,未来会多不容易。
二、
12岁那年,林巧稚正式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她遇到了恩师玛丽·卡琳。
玛丽·卡琳是外国教师,教导学生要爱人如己。在她的身上,林巧稚第一次看到,原来一个女子,也可以凭借自身学识,在动荡中安身立命。
那年暑假,哥哥的一位高中同学,从美国留学回来,告诉林巧稚:只要拿到美国医院都承认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文凭,就有了在世界各国行医的资格!
林巧稚非常心动,决定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玛丽·卡琳非常支持她,觉得她一定能够当一名好医生。
带着恩师的期盼,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报考了我国最高等的医科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当时还叫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这所学校早期是美国人投资的,所以在日后我国发生大动荡期间,能够在战火中幸免于难。
1921年7月,20岁的林巧稚独自乘船来到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没料到,考试进行到一半,她就亲眼目睹了一场意外。
三、
或许是当时天气太热,考英语时,一个女同学突然晕倒了。
因为监考老师是男的,碍于男女有别的思想,不方便施救。
最后,是林巧稚站了出来。她毅然放下写了一半的试卷,将晕倒的女同学背到了医务室。
等她再回来时,考试已经结束了。
林巧稚非常沮丧,觉得自己的试卷只写了一半,肯定完蛋了。
回家后,她将这件事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非但没指责她,还劝慰她:
“你做得对!放下了自己的题目不做,去抢救一个不相干的人,这表现了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和高尚的灵魂。你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在需要牺牲的时候,都能够做得出来的。你已经养成了这种善良的天性,那就永远珍惜它吧……中国有句古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林巧稚的心里好受了许多。
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她竟然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
明明试卷都没有答完,为何会被录取呢?
原来,是监考老师帮的忙。他看到林巧稚不顾一切救人后,专门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盛赞林巧稚乐于助人,正是医者仁心的表现。
协和医学院看完这份报告后,去查了林巧稚过去的考试成绩,觉得很不错,就破格录取了她。
这年9月,20岁的林巧稚,终于踏入位于满清豫王府旧址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但她还没开始学习,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四、
协和医学院作为当时我国最顶尖的医科大学,考核非常严。
他们是淘汰制,入学后每人要读三年预科,完成六门课程,每门必须达到75分才及格。只要一门不及格,就留级。如若两门不及格,便要被除名。
等顺利完成三年预科后,才能读正式的五年本科。
林巧稚听到这个要求,先是一愣,而后铆足劲、拼了命地学习,经常挑灯夜读,对每一门课都使劲钻研。
为了能将每门课都学精,她连寒暑假都不回家,拼命看书查资料学习。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1929年,林巧稚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拿到了协和最高奖学金——“文海奖学金”。
她也是协和医学院史上,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女生!
毕业后,大多优秀毕业生,想尽办法要留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外科和内科,因为那里更吃香。
林巧稚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择留在当时最不被看好的妇产科。
为何呢?
一方面,是受到母亲因宫颈癌去世的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旧社会在产科几乎一片空白,当时女性地位低下,被要求多生孩子,可医疗方面又跟不上,以至于当时我国产妇的死亡率,达到1.76%,而婴儿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7.5%。
同为女性,林巧稚不愿看到同胞们遭受这样的罪。
她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当了助理住院医生,很快,就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挑战!
五、
同一年的圣诞节,天气极冷,科室里几位外国医生早早下班,去参加圣诞聚会了,唯独林巧稚依旧待在医院里。
深夜,急诊科忽然来了一位状况十分危险的孕妇,林巧稚马上给妇产科主任打电话,那头却回答:我很抱歉,因为距离太远,我来不及赶回医院了。
可是,那可是活生生的生命啊!思考片刻,林巧稚决定自己做这场手术。
林巧稚叫来帮手,拿起手术刀,打起十二分精神,想着自己学过和见过的手术步骤开始操作。
她一刻都不敢慌神。时间也一分一秒过去……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
这是林巧稚第一次主刀!
次日,妇产科主任回来后,检查了一下病人,夸赞林巧稚说:
“林大夫,你真了不起!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是一个聪明果敢的女人!手术做得干净利索,太好了!”
林巧稚这才大吐一口气,此时,她又想起了父亲的话:一个人应当有自强自立的信念,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它!
因为这次手术的成功,妇产科主任非常欣赏她,还向院方提交了推荐书,提前三个月晋升林巧稚为住院医生。
由于她表现出色, 再加上她懂英语,医院也决定让林巧稚去英国进修,为期九个月。
之后,她还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习,专门对胎儿生理领域、妇科肿瘤、内分泌、畸形胎儿等方面进行研究。
学有所成后,林巧稚发表了很多论文,其中的《论胎儿宫内呼吸》《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新生儿自发性肺气肿》《妊娠及非妊娠妇女的阴道酵母样霉菌》等文章一发布,轰动一时。
她获得“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的委员证书,并被力邀留在芝加哥大学。
但她拒绝了:“我来这里进修的理想和目的,是为了回去能办好妇产科,能更好地为我们中国的妇女和孩子们治病,我不回到自己的国家,怎么能够实现我的理想呢?”
可等她回国后,1937年7月7日,国内却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开始全面侵华,协和医院遭受了大动荡!
一众外国医生都纷纷逃回国,妇产科主任还盛邀林巧稚一起去英国,称那里有宁静与和平,还有更优渥的工作环境。
但林巧稚想都没想,再一次拒绝了。她说:“我不能离开我的国家,我是一个中国医生,我命中注定要为中国女人治病!”
因为日本鬼子的侵扰,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也失业了。但她却有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
六、
林巧稚拿出所有积蓄,在北京一个胡同的四合院内,创办了“林巧稚诊疗所”。
开业当天,百姓们闻名而来,都来找她看病。
据统计,当时找她的,大多是穷人,出不起什么钱,林巧稚便一再降低自己的挂号费,从五毛钱降到三毛钱。
因为她这个举动,还引得同行不满。
林巧稚却依旧坚持行善,为穷人看病。更多时候,眼见病人太困难,她就分文不收。
这么一干,就是整整六年。这期间,她留下了8887份病历档案,治愈了无数底层女性。
当地老百姓见到她,都喊:这是“活菩萨”!
后来一位知名女性还评价她:“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1948年,国内局势终于稳定,北京协和医院恢复正常,开始收治病人,林巧稚就关掉了小诊所,重回妇产科上班,并被推选为妇产科主任。
然而,签合同时,协和医院却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要求:只要她结婚、怀孕,就会自动解除合同。
这是因为,当时协和是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如果女医生结婚,就不能全心全意工作。
林巧稚毫不犹豫,选择不婚不育。
她对朋友说:“我要是结了婚,就要养育孩子,照顾丈夫,操持家务,可一旦我那样去生活,还能做个称职的医生吗?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
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令林巧稚更笃定不婚不育当医生。
七、
那时,北京突然爆发了一场鼠疫。
林巧稚立马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与众多白衣天使们,为国解难。
鼠疫扑灭后,她又和同事们,为市里6个月到8岁的儿童们,免费接种牛痘疫苗。
那以后,她更尽心尽力,为饱受疾病困扰的妇女们看病。
连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都跑去找林巧稚看病,并为她题词:“林巧稚同志,著名妇产科专家”。
于是,更多人慕名而来。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都用各种办法,要么写信,要么亲自赶来,希望林大夫能为她们诊断。
那些年里,林巧稚不单看病,还接生,她接生过的婴儿,多达五万。连著名的林徽因、冰心都找她接生过,甚至袁隆平院士,都是她接生的。
每接生一个婴儿,她就会用英文,在出生证上,签下一行字:LinQiaoZhi’s Baby。
有些孩子的父母,也会给婴儿取名为“念林”“怀林”“敬林”等,以此表达对她的感激。
冰心在《关于女人》一文中写到:“她的敏捷和双手,接下了成千上万的中华民族的孩童。”
林巧稚的侄女婿周华康更评价她说:“她把病人看做她自己的亲人,不管病人有钱还是没钱,反正你是我的病人,我就是为你服务的。”
1958年,为了治愈更多妇女疾病,林巧稚还组织医护力量,带领团队走门串户,对北京近8万名适龄妇女,做了妇科普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在日后为研究降低我国妇女患宫颈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受到林巧稚的影响,很快,上海、广州等地,也积极做起了妇科普查,无数妇女对这位“万婴之母”感激流涕。
紧接着,她又在《青年与妇女》报刊上写文章,倡导女青年要多注意身材,社会也应该关怀她们的健康和卫生。
干完这些,她更一马当先,向全国妇女普及避孕知识。我国口服避孕药的标准剂量,正是林巧稚领导的避孕药具科研小组制定的。
随后,她还向当时的北京市长提议,要建一所大型的妇产医院,方便妇女们看病。
这个建议真的被采纳了,市长还邀请林巧稚参与妇产医院的选址和布局。1959年,我国第一所专门为妇女开设的,北京妇产医院正式建立。
林巧稚也被推选为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执行委员。而她后来,竟干出了更大的成就。
八、
1962年,61岁的林巧稚收到一个内蒙古孕妇的求助信,称自己怀的前四胎都没有活,目前肚子里怀着第五胎,希望能救活。
从信中的描述来看,林巧稚猜测,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症。
用现在的医学来讲,就是父母的血型不合,导致婴儿出生后,出现黄疸、贫血,甚至死亡。
在当时,这种病是不治之症,国内没有人能够攻克。
但因为孕妇的苦苦哀求,加上林巧稚联想到,这种病,中国总是要攻克的。
于是,她请来北京众多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如何治疗这种病。最终,他们决定等孕妇生产后,采用给婴儿换血的方式来治疗。
经过长达七天七夜的“换血”手术,小婴儿终于被治好了。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成功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功不可没!
但就在大家以为,她还会有更多新成果时,1978年,77岁的林巧稚病倒了。
当时她担任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副团长,去西欧进行学术交流,不料中途突发中风、偏瘫。
英国、法国,甚至荷兰等医学界听闻后,纷纷发出邀请,欢迎林巧稚到他们的医院治疗。
林巧稚却说:“无论如何,我也要赶回我的国家,不单是为了治病,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还有些要紧的事情需要交代!”
她强忍着病痛,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后,就马不停蹄开始编写《家庭百科全书》《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等书籍,想要给后人留下更多有用的东西。
邓颖超派秘书来看望她,问她有没有什么心愿。
林巧稚拉着秘书的手,只提了一个要求:“我从来不愿意走后门,有一件事,我想请你走走后门,能不能请邓大姐在可能的情况下,关心一下建立妇产科研究所的问题……”
即便在最后时刻,她心系的依然是广大的中国妇女同胞们!
后来,有关部门真批准了她的建议,决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设立一个妇产科研究所。
林巧稚获知这个消息,已被病魔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她,少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呓语:“快,拿产钳来!产钳!”紧接着,又惋惜地说:“你的病只能动手术了,这不能怪我,你来得太晚了!”
过了一会儿,她含着笑,心满意足道:“好极了,又是一个胖娃娃……”
弥留之际,82岁的林巧稚立下两个遗嘱:一,将全部积蓄三万元,都捐给协和医院的托儿所。二,遗体,也捐给医院作为医学解剖之用。
林巧稚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中国妇产科学主要开拓者、奠基人,她的家乡鼓浪屿,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园,取名:毓园。
2009年,林巧稚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她一生未婚未育,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祖国的妇女儿童们,这荣誉,实至名归!
本文作者:万小刀,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