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回忆:插队知青和一个农村盲人的感人故事

发布者:小桥流水 2023-5-10 10:01


有句老话说得好,帮他人开心自我,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人格的升华,助人为乐也是一种美德。正是因为当年帮助了村子里的一位盲人,让他有了生存能力,有了幸福的家庭,陈兴国他们几位老知青每当回忆起那段往事,他们就感到无比快乐。

图片来源网络

据陈兴国师傅回忆,他们是1974年初秋来到聊城地区的马王庄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他们九名济南知青被分派在马王庄六队插队落户,大家住在了六队牛棚前院新盖的三间房子里。那三间土坯房子是专门为插队知青准备的,乡亲们都说那里是马王庄六队的知青点。

马王庄大队地处马颊河沿岸,那里的土地肥沃,人均耕地两三亩,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还算不错,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初秋时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中午时间气温高达三十四五度,好在当时地里的农活不太忙,知青们来到马王庄的第三天就开始跟着社员们下地干农活了。

当时队里的社员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年轻力壮的社员跟着马队长到河边担水沤肥,妇女去玉米地松土除草,几名老社员在菜地浇水施肥。男知青不甘落后,他们自告奋勇跟着马队长去挑水沤肥,女知青们跟着女社员去玉米地松土除草。

因为队里没有要紧的农活,马队长就让社员们起大早干活,一气干到上午九点,上午就不下地干活了,这种出工模式社员们称作打一晌。下午两三点钟,天气不太热了,社员们再出工劳动。

初来乍到,知青们对农村生活感到很新奇,吃过早饭不出工劳动,他们就在村子里或村子周边转转,也等于是熟悉一下村里的地形和环境。

那天中午路过牛棚大门口,陈兴国突然听到了牛棚院子里传来了二胡独奏的声音,处于好奇,他就走进了牛棚大院,只见一个人坐在牛棚井台旁边的那棵皂角树下在拉弦子(二胡),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拉的是什么曲子。

陈兴国悄悄来到了那人身旁,那人听到了陈兴国的脚步声,就停下手来,小声问道:“谁呀?”“我,济南来插队的学生。”陈兴国赶忙回答说

原来,那人是个盲人,二十岁上下的年纪,上身穿着一件白粗布褂衩,下身穿着一件破旧的短裤,头发有点长,长相不难看。

看陈兴国来到了牛棚的院子里,在牛圈里喂牛的一位老人走了过来,笑着和陈兴国打招呼。

一番交谈后,陈兴国知道了喂牛的大爷姓王,当年五十八岁,拉弦子的是王大爷的儿子,叫王渊明,二十一岁,先天性失明,王大爷和他的残疾儿子相依为命。

要说王大爷吧,也是一个苦命的人,自幼父母双亡,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王大爷一直没结婚,是个光棍,他的儿子是捡来的。

王大爷说,二十一年前,卖豆腐回来,在村口发现了一个弃婴,他就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抱回了家。到了家才发现,孩子的眼睛有毛病。别管怎样,这是一条生命,总不能再扔到村口去吧。就这样,淳朴善良的王大爷是又当爹又当妈,硬是把一个弱小的生命用米糊和羊奶喂大了。

等孩子会跑了,才发现孩子啥也看不见。王大爷带着孩子去了县医院,医生说是先天性失明,没有好办法。

孩子的名字还是村里有文化的二爷爷(王大爷的本家)给起的,那把弦子(二胡)也是老人给的,孩子刚跟着二爷爷学会了拉弦子,那位老人就过世了。王渊明说他学的还不精,照二爷爷拉弦子的水平差远了。

从那以后,陈兴国和几名男知青就经常到牛棚来玩,来和王大爷父子俩说话拉呱。别看王渊明眼睛看不见,可他的声音很洪亮,也很健谈,还会模仿牛叫和鸡打鸣,只要他听到的声音,他基本上都能模仿。

经过了大半年的接触了解,陈兴国他们几名知青都喜欢上了善谈又热情的王渊明,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知青们也很同情王大爷,大家都想帮帮王大爷父子俩。

一次去赶集,陈兴国他们给王大爷割了两斤肉,还买了十五个鸡蛋。看知青们破费了,王大爷很是过意不去,他想留知青们在牛棚吃饭(王大爷父子俩吃住都在牛棚),又怕知青们嫌他做饭不卫生,他就没留知青们吃饭。

那天晚饭后,知青们又到牛棚找王大爷父子俩说话拉呱,王渊明无意中说道:“我就是个废人,光能吃啥也干不了,我活着我爹就得受累,真不如死了好……”

听了王渊明的话,大家心里也很难受,陈兴国突然想到了在济南时多次见到有盲人在闹市说书卖艺,也不少挣钱,他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王渊明,建议他也走这条路,最起码以后能自食其力。

王渊明对这事很感兴趣,只是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知该从哪开始。陈兴国他们几名知青琢磨了几个晚上,大家决定为王渊明创作段子,教他说书。

一名叫张步昌的知青有一套水浒传,他说水浒传的故事很精彩,能不能选出几个章节,让王渊明说水浒故事。对于这个提议,大家都赞同。可最大的难处是王渊明不识字,就算他识字,也看不见啊。

图片来源网络

王渊明却很自信,他说你们把故事讲给我听,我就能记住个大概,只要把故事讲清楚了,大家能听明白就行吧,我也可以添枝加叶再补充一点。

张步昌把武松打虎的那个章节读给王渊明听,王渊明听了两遍,他基本上就能全部背下来,知青们都非常惊讶,也都非常佩服王渊明超强的记忆力。等王渊明把这一章节背得滚瓜烂熟了,陈兴国想起了以前听盲人说书时都有一段开场白(也叫小帽),他就回忆了一下,借鉴了一段开场白:雾气腾腾起北风,蝎子掉到江水中,十两纹银买稀饭,一双鞋子四人争。这段话要求王渊明唱出来,然后再幽默地给听众揭晓谜底。

这四句开场白是四个地名,依次为:云南、浙江(谐音蜇江)、贵州(谐音贵粥)和四川(四穿)。王渊明嗓音很好,他也有音乐天赋,唱出来的效果很好,揭晓谜底的声音洪亮,也有幽默感,知青们当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张步昌又给王渊明读了智取生辰纲那一章节,也是读了两三遍,王渊明就都记住了。看王渊明很快就背熟了,陈兴国又根据当地老乡的几句顺口溜,给王渊明编了四句开场白:墙上画虎不吃人,蒜臼子和面不如盆,过儿(过继)比不上亲生子,闺女大了要嫁人。这句话顺口溜虽然算不上高雅,可乡亲们都喜欢这样接近农民生活的小段子。

学会了这两个章节,陈兴国就建议王渊明到到队里的场院开个夜场,试着说一场,看看乡亲们到底喜欢不喜欢。王渊明欣然同意,也很有自信,他说让老少爷们听听,也好多提意见。

定好了演出日期,陈兴国他们首先通知了其他生产队的插队知青,再让知青们告诉乡亲们,尽量让村里人都到场,也好给王渊明鼓劲加油,提高他的积极性。

那天晚饭后,六队场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全村的乡亲们差不多都到场了。首先是二胡独奏,接着四句开场白外加几声模仿鸡打鸣,整个场院顿时鸦雀无声,待王渊明揭开谜底,欢呼声鼓掌声震耳欲聋,那一次说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乡亲们都期盼着下一场的开演。

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和认可,王渊明信心倍增,他说要把水浒传故事从头到位都背下来,以后要靠这部水浒传养家糊口。

之后的日子里,知青们轮流着给王渊明读水浒传,王渊明默默地听,一句一句都记在心里,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基本上就能把水浒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下来,有的章节一字不差。王渊明惊人的记忆力再一次令陈兴国他们一帮知识青年惊叹不已,大家都说王渊明的记忆力绝对是举世无双。

1976年秋天,王渊明就开始在马王庄周边的村子开始说书卖艺了。

那时乡亲们也都不富裕,听他说书的乡亲们只是象征性地给半碗麦子或给半碗高粱玉米作报酬,也有的乡亲们给一个鸡蛋或一个窝头,别管怎么说,王渊明总算可以自食其力了,晚上说一段水浒故事外加一段开场白,乡亲们送的粮食就有几十斤,还有鸡蛋和干粮,有时也会有几毛钱的收入。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大爷和王渊明都很知足,王大爷逢人就说,济南知青都是热心人,他们把我儿子培养成了一个说书艺人,他能自食其力了,我就算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到了1977年春天,王渊明就成了周边村子家喻户晓的说书艺人了,乡亲们都愿意听他说书唱书讲段子,时常有外村的乡亲们来邀请王渊明去他们大队说书讲故事,王渊明得到的回报也越来越丰厚。

说书尝到了甜头,王渊明更加用功背书,知青们还是经常轮流给他读故事。王渊明说要多积累一些故事,争取不重样,要是天天老调重弹,乡亲们会厌烦的。王渊明还把他模仿的各种声音,也运用到说书当中。

那年夏季的一天,在收工回家的路上,陈兴国和队里的社员马思宽走在一起,马思宽一个劲夸王渊明精明会说书,说他这辈子不愁衣食了。陈兴国知道马思宽家有一个侏儒症的闺女,二十三岁了,身高还不到一米四。陈兴国就笑着对马思宽说:“大叔(其实马思宽的年龄比陈兴国父母的年龄大),我想给秀玉(马思宽的闺女叫马秀玉)介绍个对象,你满意最好,你不满意就当我没说,你别生气就行。”

陈兴国给马秀玉介绍的对象就是王渊明,没想到马思宽不但没生气,还说让陈兴国多操心。没费吹灰之力,陈兴国就撮合成了一桩大媒,两家都千恩万谢,都说陈兴国是在积德行善做好事。马思宽家还做了一桌子饭菜,答谢了陈兴国这个大红媒。王大爷更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他家也摆了一桌酒席,专门宴请了陈兴国他们一帮济南知青。

王渊明和马秀玉结婚后,王大爷就省心,王渊明外出说书卖艺,有马秀玉领着,王大爷也就不用操心了,更不用牵挂儿子了。他逢人就说,济南知青陈兴国真是他家的大恩人,大贵人,他说一辈子都要感激陈兴国。

1978年秋后,陈兴国被招工到济南国棉厂工作,他离开马王庄那天,王大爷拉着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到公社汽车站,王渊明两口子也跟到了公社汽车站。

临分别的时候,王渊明一下子跪在了陈兴国面前,陈兴国赶紧把他拉了起来。王渊明哽咽着说:“我爹把我拉扯大,给了我一条命,你教我手艺,给我介绍对象,让我有饭吃还帮我成家,你和我爹的恩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王渊明话没说完,又要给陈兴国下跪,弄的陈兴国也是几度哽咽,泪流满面。

2004年初冬,马王庄的王大爷去世了,陈兴国和张步昌去了一趟马王庄,送了王大爷最后一程。那次去马王庄,王渊明又一次跪在了陈兴国面前。因为王渊明太重情,陈兴国他们后来都不好意思去马王庄了,每次去马王庄,王渊明夫妻俩都要请吃饭,还送土特产。

图片来源网络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在马王庄插队落户的那段时光,每当想起当年教王渊明说书的那段往事,陈兴国他们就很高兴很开心。当年下乡插队不光得到了锻炼,最主要的是他们还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王渊明找到了生存的门路,帮他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积德行善大爱无疆。说书唱戏传播文明,好人好事万古流芳。这几句话,就算对当代知青们的褒奖吧。

作者:草根作家

推荐阅读
  • 感动亿万人的“大眼睛”女孩,还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感动亿万人的“大眼睛”女孩,还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她的眼神,仿佛能与亿万人的心灵对话。”1991年4月,纪实摄影家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拍下了“大眼睛”女孩。这张照片,后来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替贫困地区

    10-03

  • 无私奉献:感人事迹温暖人心

    无私奉献:感人事迹温暖人心

    79 岁老人为孙女撑起一片天。1.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不凡的灵魂:许凤英,一位年逾九旬的银发老人,以非凡的坚韧与深沉的爱书写了一段跨越 13 载的温情传奇。不同于寻

    09-30

  • “人民卫士”巴依卡一家的护边故事感动中国 5个故事合集来了

    “人民卫士”巴依卡一家的护边故事感动中国 5个故事合集来了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72岁的塔吉克族老人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是家中第二代护边员,在近40年的戍边生涯中,他一直在帕米尔高原为边防官兵指向带路,参与

    09-30

  • 有什么让你感动的故事吗?

    有什么让你感动的故事吗?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故事如璀璨星辰,在我们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感动。记得有一次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年轻的女孩主动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让座。老人感激地看着

    09-30

  • 人性故事:小女孩与母狼遭遇,感动众人

    人性故事:小女孩与母狼遭遇,感动众人

    森林的守护。说说丽丽与森林的故事!1. 在遥远的山脚下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庄旁边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森林,村庄里有个勇敢好奇的小女孩叫丽丽,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丽

    09-29

  • 一位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

    一位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而令人动容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她的儿子。这个家庭虽然贫困,但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却不幸离世,母亲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09-27

  • 流浪“兄弟”情:两个少年在逆境中相互救赎的感人故事

    流浪“兄弟”情:两个少年在逆境中相互救赎的感人故事

    7年了,那个马亮出狱了!7年前,22岁的马亮邂逅8岁的轩轩,都在流浪的两人同病相怜,结为“兄弟”,由此开始了一段让人唏嘘的不凡故事。从此,两人分工明确,为了填饱肚皮

    09-25

  • #说说我与雪豹的那些感人故事#动物园的雪山之王

    #说说我与雪豹的那些感人故事#动物园的雪山之王

    动物园的雪山之王原来人与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人与动物之间也是有缘的。提到与高原旗舰物种雪豹的缘分就不得不说起我的工作——一名雪豹饲养员。我是王璐,西宁野生动物园

    09-23

  • 32岁女孩在临终关怀病房的180天,揭秘生死边缘的感人故事

    32岁女孩在临终关怀病房的180天,揭秘生死边缘的感人故事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触动心灵的故事。然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个32岁女孩在临终关怀病房的180天真实经历。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故事,更是

    09-23

  • 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他们的故事这样感动上海

    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他们的故事这样感动上海

    平凡的付出,绘就上海人民城市的底色;奋进的强音,彰显浦江勇立潮头的力量。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获奖者们走上舞台,分享他们的

    09-23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