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感动我的故事

发布者:卧湖尝蛟 2023-5-5 14:51

1 先祝兄弟们假期愉快吧,这可能是史上最卷的五一,现在出去浪无异于追高赶顶,但管它呢,毕竟都磨底三年有余了...

2 今天特别想和你们分享一个故事,我最近格外喜欢,看了好几遍。那咱们开始!

3 1960s年间,巴黎兴业银行有个年轻的投资分析师叫埃维拉德

他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听老板的话,买指数里的大公司,一般的策略,一般的回报,呆在羊群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温暖

1968年,他被外派到了纽约,机缘巧合,读到了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这两本书至今仍享有盛名。

自此,埃维拉德彻底臣服,他觉得自己之前的15年光阴都白费了。

4 到了1980s,快40岁的他被兴业银行任命管理一支规模很小的基金,他独自在纽约曼哈顿,但公司总部在法国,山高路远,没人在意他。

拥有高度自由后,他一改以往的投资策略,开始严格践行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重视风险和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在1920s期间赚得盆满钵满,但1929年大萧条后他的亏损超过70%,而格雷厄姆的母亲之前也加杠杆炒股票,最后在1907年股灾中血本无归。这两段暴击的经历深刻塑造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

其一,股价永远不可预测。其二,千万别大幅亏损,重视安全边际。

5 埃维拉德践行这套理念后,赢得了低风险+高回报的好名声,《商业周刊》和晨星公司都盛赞他,管理规模也在暴涨——1997年他的管理规模是刚接手时的400倍。

1988年,重视安全边际的他彻底退出了日本股市,堪称神操作。因为1989年日本股市见顶,当时的规模超过美股和英股的总和。

6 接下来是这个故事我最喜欢的部分:

从1997年开始,埃维拉德的业绩开始连年大幅跑输指数,比如:

1998年:埃维拉德-0.3%,纳指39.6%

1999年:埃维拉德19.6%,纳指85.6%

跑输原因很简单,当时正是科网股泡沫期,而出于安全边际的考虑,埃维拉德不想做过山车式的投资,他压根不持有任何一支科技股。

7 不抱团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完全偏离市场指数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一旦判断失误就会葬送职业生涯,自毁前程。老板、持有人、客户都在指责他。

其次,虽然没亏钱,但是大幅跑输指数会被持有人集体抛弃,这期间埃维拉德的管理规模减少了2/3,持有人跑了70%。

接着,你可能不被任何人理解。埃维拉德回家跟老婆说「同事们吐槽我有点老了」,结果老婆反问「只是有点儿吗?」。

最后兴业银行玩手段把埃维拉德的基金甩卖给了一家小投行,这笔交易在2000年1月完成,2个月后,3月10号,科网股泡沫破裂。

2000年,埃维拉德跑赢纳指49个点。2001年跑赢31个点,2002跑赢42个点。

2003年,晨星把首届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埃维拉德,理由包括「卓越的长期业绩」「维护持有人的最大利益」「敢于偏离共识的勇气」。

8 埃维拉德后来总结自己的长期投资回报关键在于不持有某些股票——

80年代末不持有日本股,90年代末不持有科技股,2000~2008年不持有任何金融股。

持有以上股票都会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涨幅,但长期看这些标的都是灾难,它们极大影响了长期业绩的成败。

9 除了矛盾和戏剧性,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背后的投资观:

人们会天然地认为未来与现在的情况类似(即线性外推),但世界是非线性的,随时可能巨变。市场只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而这个系统从本质上看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想反驳,想想2020~2022。

所以别根据经验去预测未来,而是用风险敞口去应对未来。

顺风期,别浪。逆风期,也别怂。

成功本身就带着失败的种子,反之亦然。

不买不合适的股票极其重要——我们很可能为了看别人赚钱眼红,怕自己错失良机而焦虑,最后在高估时买股票,在利率6%时贷款买房子...

类似的理念有很多说法,比如:长期主义会刻意抵制一切助长脆弱性的因素。

再比如: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超越平均水平的智商和眼光,所需的只是一个有助于决策的完善的知识架构,以及避免情绪破坏架构的能力。

当然,不论选哪条路,都有必然要承担的巨大代价。事实上,用以上观点去套现在的AI行情特别应景。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