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有时候就像人脸上的一道疤,是人们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而“扶贫”也是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贫困人口大约有13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美国人口目前有3亿左右,13亿相当于大约4个美国的人口。
为此,联合国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我国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达到9899万。而到了2020年,这将近1个亿的人口,就实现了全面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短短8年的时间,一个亿的人口脱贫,这数据不能不让人震撼。
然而,某些西方国家却纷纷质疑,认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为了打破偏见,有一个人选择“用事实说话”,将“中国式脱贫”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个人就是香港TVB电台的主持人“陈贝儿”。她带领团队,深入国内10个极度贫困的地区,历经3个月的拍摄,横跨几千公里,脚踩泥泞、不畏艰辛。
随后,纪录片《无穷之路》便应运而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无穷之路》,走进中国扶贫第一线,走进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01
举哥,原名谢万举,广西乍洞村的扶贫书记。
2016年,一直在县城从事管理工作的举哥,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满眼的绿色、巍峨的大山,瞬间把他震撼了,而更加震撼的是这里的贫穷。
目光所及之处,全部是泥墙、泥地、泥房顶的土屋子,热情好客的阿婆,知道他是政府派来的驻村书记,热情地把他请进屋。
然而,在这所房子里,除了满眼的泥土,真是穷得什么都没有,正应了当地流传的那一句话:“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
这里没水、没电,仅有的一个蓄水池子里,水质污浊泛绿,上面还趴着青蛙和蛇,看得人触目惊心。
当地人平时就种些玉米、养点蚕,基本没什么收入。然而,辛辛苦苦种下的玉米,没等到完全收获,就被山里的猴子给偷吃了。
即使侥幸,有些许余粮,但是想要运出去卖,却是难上加难。
因为,根本没有路,只能爬爬绕绕、肩扛马驮,出一次山要7—8个小时,时间成本再加上人力成本,基本上挣不了钱。
因为村子里相对闭塞,年轻人大多选择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些年纪大的不愿意搬离,就留了下来。
举哥通过调研发现,这里的气候、光照、土壤等都特别适合百香果的生长。而且相较于玉米等的农作物来说,这种经济作物要值钱得多。
随后,他便开始带领村民种植百香果。可不久后,他就遇到了麻烦。
原来,百香果大多喜欢在藤上开花结果,有的品种还喜欢长在树上。想要在平地上种植,就需要人为地搭架子,好让它有所依附。
然而,搭架子需要很多壮劳力,可村里剩下的人大多上了年纪,根本帮不上忙。随后,举哥便想了一个主意,在网上发帖招募志愿者来村里帮忙。
谁知,他的这一举动,竟让他与一个“外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尼克,金发碧眼的卢森堡人,一名单身的退休警官。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尼克帮忙举哥搭架子、干农活,认真勤奋、忙前忙后。
很快,二人便熟识了,举哥这才得知,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留在中国定居。
2015年时,退了休的尼克独自一人来中国旅行。在旅游途中,一部电影《刘三姐》吸引了他,尼克决定来广西看看。
然而,当他来到广西时,瞬间被这里的自然风光给吸引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群山巍峨、雾气缭绕、美若仙境。尼克有了在这里定居的打算。
一次偶然的机会,尼克听朋友说,乍洞村的扶贫书记在招募义工,闲来无事的尼克这才报了名,和举哥相识了。
尼克不仅帮忙举哥做农活,还留在了乍洞村,成了举哥的“洋助理”,对乍洞村的村民们不离不弃。
随后,这对特别的搭档,将自己的一片热忱全都给了这片土地和人民。
02
举哥认为:“要想富,先修路!”
举哥来时,全村有5个屯没有路。可想修路哪那么容易,需要靠冷机械打通几个山头不说,光是修路的几十万元费用,就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接下来的日子,为了筹钱修路,举哥和尼克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们先是去参加了县城里的“公益马拉松”,帮助房地产公司义跑,一步一块钱。
炎炎烈日下,随着发令枪“彭”的一声响起,举哥带着他的洋助理便出发了,他们一路坚持,挥汗如雨,成了这个城市最靓丽的一抹。
最终,二人虽累得瘫坐在了地上,不过也获得了不小的收入进账。
随后,举哥和尼克还站在街头卖起了“猪肉”。
“乍洞猪肉,25一斤”,集市上的猪肉小摊前,高个子、白皮肤、金发碧眼的尼克,操着一口蹩脚的汉语,沿街叫卖。
然而,他的叫卖却没有就此招来买家。尼克一脸的无奈,对着举哥耸了耸肩膀,表示没有人来买。
每每此时,举哥都会笑着鼓励他,尼克也会跟着笑起来,继续叫卖,仿佛一切都阻止不了二人前进的步伐。
就这样,在一步一块钱的公益跑中,在25一斤的乍洞猪肉中,在无数个炎炎夏日、阴雨泥泞中,举哥都骑着他的小摩托车,载着他的洋助理,四处奔走。
为了能把这条路修好,尼克甚至自掏腰包。
终于,举哥凑够了修路要用的40万。然而,钱是筹到了,可是想要修路,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需要凿通14个山头。
举哥打趣道:“我们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好在当代愚公,有现代化设备的支持,再加上人们的艰苦卓绝。半年的时间,举哥就带领大家修好了这条山路。到了2019年,乍洞村更是实现了屯屯通路。
山路一通,乍洞村开始了大变样!
铺设电缆、建蓄水池,村里开始告别原始和落后,还因此喝上了自来水,干净卫生。
之前,养蚕的莫大哥,要辛辛苦苦把蚕茧背出去卖,又累又赚不到钱。
可如今,路通了,他不需要走出去,就有人上门收购了。这下,莫大哥既省心又省力,只管安心在家里养蚕就可以了。
而且,通过养蚕,莫大哥20天就能收获3000元,一年下来就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其实,不仅莫大哥的蚕茧有了销路,村民们的百香果、乍洞猪肉也都因为通了路,有了好的去处,人人增收,个个喜上眉梢。
不仅如此,路修好了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有人专门来乍洞村投资养牛,不仅解决了当地人口的就业,还令几十户居民增收脱贫。
就这样,在举哥与尼克的共同努力下,5、6年的时间里,乍洞村实现了全面脱贫。
如今,举哥即将离开乍洞村,心里充满了眷恋和不舍。他在自己战斗过的田间地头、山间溪旁流连忘返。
一位阿婆知道他要走,眼含热泪地拉住他的手,把感谢的话说了又说。
尼克曾说:“在欧洲,政府对于贫困人群,大多是给予救济金,来维持最低生活。而中国政府的做法,却是给了贫穷一条活路、一个未来。”
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达到1个亿,像“乍洞村”这样的贫困村更是数不胜数。
其实,乍洞村还不是最艰苦的,起码它还有一条山路可以进出,有的地方,人们连出行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03
四川“大凉山”,一个神奇的地方。很多人都听说过这里,然而它之所以出名,却是因为它的贫穷。
而地处大凉山的“悬崖村”,更是贫穷中的一处奇葩之地。
“悬崖村”顾名思义,村子被建立在了悬崖上,悬崖高出地面几千米,想要出行,必须通过攀爬陡峭的山崖。
而且,这里海拔高度在1400—2000米,地势险峻,陡峭之处达到90度。
为了方便出行,人们用藤蔓、树枝等编了一条梯子出来。村民们就抓着藤蔓、杂草、树枝,每天爬上爬下,时刻游走在危险的边缘,一着不慎就是丧命的代价。
悬崖村有100多户居民,“某色拉博”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他是一个彝族小伙子,94年出生。据他介绍,他的祖先游牧于此,发现这里景色宜人、水草肥美,便安顿了下来。
据拉博交代,他从小就身手敏捷,8岁就可以在悬崖峭壁行走,所以他上学算是早的。而其他的孩子,有的要等到12、13岁,才能独自攀崖上学。
而且,早上出了门,等到了学校天都黑了。由于太过艰难,孩子们大多辍学在家。所以,这里的孩子到了17、18岁,都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拉博也是到了20岁,出去打工,才了解了一些事情。
拉博的家,是一所简陋的泥房子,卧室、厨房、杂物都被放在一处,土灶上放着一把熏得通黑的铁锅,而且这里没水、没电,更没有网络覆盖。
全村人想要喝水,需要走上几公里到邻村去挑。为了挑水,村民们天还没亮就起床出门了。
后来,按照当地习俗,作为最小的儿子要留在父母身边。拉博这才回到了悬崖村照顾父母、结婚生子。
因为路难走,这里的人们几乎没有收入。
偶尔也有人背着余粮下山去卖,可除去攀崖的辛苦,结局更是让人气愤和心酸。
原来,到了集市上,如果被人知道你是从悬崖村下来的,就会故意压价。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给你多少钱,你都会卖。因为你不会再原路背回去了。所以,最终挣不了几个钱还惹了一肚子的气。
就这样,悬崖村的居民,世世代代攀爬于悬崖之间,闭塞、落后、贫穷世代相绕。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这才让悬崖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04
这个人就是“悬崖村”的驻村书记帕查有格。
他白天挨家挨户地去敲门,面对面地坐在农户家里,了解各家所面临的困难。到了晚上,他又组织村干部围在火塘边,商量解决方案,常常忙活到深夜。
2016年,帕查有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村民们一起养羊、种脐橙、引进青花椒,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然而,即使种的东西再值钱,运不出去也是白费。
于是,同年8月,凉山州及昭觉县政府出资百万,联合村里的壮劳力,硬是将200多吨的钢管,一路搭上了山,修建了2556级的钢梯。
从此以后,千米钢梯蜿蜒向上,悬崖村近百年来的出行困惑,迎刃而解。
随后,政府开始改善村里的基建设施。铺设电缆、4G网络、引自来水。悬崖村的居民100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也第一次与外界接了轨。
有了网络后,悬崖村的村民也与时俱进,开启了直播,而某色拉博就成了悬崖村的第一代网红。
网友称他“悬崖飞人”。因为,千米钢梯,某色拉博走起来却视如平地,上下来回轻松自如,不免令人敬佩。
通过网络,不仅让世人认识了悬崖村,还让这里成了旅游胜地。有人在村里建起了民宿,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专门要爬一爬那条钢梯。
其实,在四川大凉山,像悬崖村这样贫穷落后的村子,不止一处。而钢梯虽然一时解决了人们的出行,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
随后,国家的壮举便来了,把贫困村民整体搬离。那么,这么多的村民要搬去哪里呢?
原来,国家投资天文数字,在临近县城和交通便利的路段,花了3、4年的时间,建了1400多个“安置小区”,解决了35万村民的住房问题。
要知道,这样的楼房,100平方米的面积,在当地县城售价要在60万-70万,可这些被安置的困难群众,只需要拿1万元的安置费,就可以得到这套房的钥匙。
2020年5月,莫色拉博一家背着行李,带着父母妻儿,跟随其他的悬崖村村民,大包小裹地举家搬迁了。而在这之前,他的父母5年都没有下过山了。
莫色拉博的新家在四楼,一家7口住100平的房子,水电煤气一应俱全,客厅、卧室、厨房分得清清楚楚,就连桌子、沙发、床等的家具都是政府赠送的。
不仅如此,国家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每个小区内都配备了幼儿园,而且费用全免。
某色拉博的孩子,再不需要攀崖上学,从家里走到学校不过2、3分钟的路程。因为离医院很近,一辈子没检查过身体的父母,也去做了体检,一家人喜笑开颜。
有了住处还不算,国家还在当地引进了扶贫企业,像拉博一样的年轻人都去了工厂打工,既可以照顾家人,经济上也有了保障。
从藤梯到钢梯,从钢梯再到楼梯,某色拉博的生活也如同爬山一样,节节升高。而帕查有格依旧行使着他的使命,继续前行着。
05
在我国,像举哥、帕查有格这样的扶贫书记有300多万。
自从国家实行“精准扶贫”以来,他们便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未来与生命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扶贫第一线。
然而,他们的事迹却少有人知。
直到陈贝儿的出现,这些“无名英雄”才得以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悬崖村里走钢梯、怒江岸边溜索道。每到一处,陈贝儿必亲身体验,旨在将最最真实的变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3个月后,纪录片《无穷之路》应运而生。而人们的质疑也随着事实的呈现,烟消云散。
在镜头下,我国政府遇山凿山、遇水架桥,扶贫书记挥洒热血、殚精竭虑。自此,我们才知道,为了“无穷之路”,有太多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有太多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而陈贝儿也因此被评为“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而这份沉甸甸的努力和感动,也成了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对于“中国式扶贫”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你留言讨论。
作者:Sarah萱草悠悠
参考文献:
1.纪录片《无穷之路》第一季
2.《用一个节目感动中国,她做了什么?》2022-03-29《博客天下》
3.《了不起的中国“洋助理”亲历山村巨变》2021-03-04《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