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守一心,黄土地上的杜立芝,写下了有关丰收的故事

发布者:水木菁华 2023-4-7 14:49

记者 陶春燕 见习记者 梁墩虎

杜立芝很善谈,庄稼地里的事儿,怎么也聊不完。

学生时期的杜立芝,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过一句话:“为了农民的丰收”。38年如一日,她潜心田畴,力践初心,将泥土踩在脚下,把农民放在心里,农技服务做到了百姓心坎儿上。她的心愿,是让扎根在黄土地上的农民群众,高兴多一些,收入多一些。

摄影:张朋伟

田间风雨路,步步行致远。透过杜立芝那张饱经风霜的粗糙面庞,看到的,是瓜果飘香,谷粮满仓,老百姓们丰收在望,笑声飞扬。

一生只为一事来,始终奔着群众去,田间地头里的“杜站长”,用自己的“一团火”点亮了科技惠农的“满天星”。

摄影:张朋伟

黄土地上的“百事通”

万物争春,山东高唐固河镇崔堂村的西红柿大棚里,结出了一个个青涩的“绿果实”,可杜立芝一走进大棚,就皱起了眉头:“哎呦,棚里温度高了,西红柿要有病毒了。”边说着,边招呼旁边正在给西红柿上药的工人,细细地讲解当前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降低棚里的温度,避免影响收成。

在高唐的老百姓看来,田间栽的小麦玉米,大棚种的蔬菜瓜果,没有杜立芝不懂的,谁家地里有了问题,都会想着问问她。但这一眼瞧出病症,随口开出“药方”的能力,杜立芝已经学习、磨练了38年。

杜立芝常说:“我是农民的女儿,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当年,从农校毕业的她,毫不犹豫地回到“农门”,来到了乡镇农技站上。第一块“试验田”,是自家的棉花地。那一年棉铃虫大爆发,杜立芝利用学习的知识,诱虫、捉虫、喷药,家里的棉花没受害,不减反增,邻居都来取经,第二年,全村棉花有了好收成。首战告捷,杜立芝也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自己奉献一生的黄土地。

一开始,杜立芝的工作重心在于粮棉的生产与种植,但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一天,附近村庄的一位大棚户,拿着一棵叶子变黄的黄瓜秧子找到了杜立芝,可她当时对于蔬菜栽培技术认知缺乏,束手无措,失望离开的老农民在杜立芝心里扎下了一根刺。从那以后,她开始了一条“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涵盖粮棉、蔬菜等领域的农技钻研道路。严寒酷暑、凌晨黑夜,只要听说农作物有了“疑难杂症”,她保准会到现场去看一看。

38年来,杜立芝跑遍了全县600多个自然村,采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把自己打磨成了农事上的“百事通”,成为了高唐老百姓问不倒的“杜站长”。

农业生产上的“开源节流”,就是增加产量,减少损失,杜立芝瞄准这两点,为守护“米袋子”“菜篮子”筑起了坚强堡垒。荷兰雄蜂授粉新技术、大棚彩椒种植技术、还有固河镇的中药材种植,三十里铺的黑皮冬瓜种植......各式各样的农业技术的成果在高唐县的田间地头开出了富裕之花。38年来,杜立芝先后发表农技科普论文30余篇,累计为种植户引进国内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50多项,为种植户挽回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杜站长的一个技术小妙招就能解决俺们致富增收的大难题。”“就是信她,她从不坑咱老百姓”,高唐县的老百姓都这么说。

老百姓爱的“杜站长”

在高唐县,记者无意间听讲了一件有关杜立芝的平凡小事。在一次的下乡活动上,街边商铺的一位老百姓看到了杜立芝的宣传像,活动工作人员进去买水时,老百姓随口便提到:“光看到了杜站长的宣传像,咋没看到人呢,俺还想邀请她来家吃饭呢。”

想让“杜站长来家吃饭”的高唐老百姓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如愿”。杜立芝奔波在田间的脚步一刻不停,随叫随到的好脾气在高唐县出了名,农民们都拿她当家人一样亲近。

高唐县梁村镇前赵户村的赵传领是杜立芝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这个和庄稼地里妇女没啥两样的“杜站长”,是会和庄户人家同忧同乐的贴心人。2021年春,赵传领的网友“天天开心”晚上11点拨通了他的电话,地里麦苗划控后尖干叶黄,病得很重,想找杜站长问问咋办。赵传领觉得时间实在太晚了,可一听到“天天开心”带着哭腔的声音,还是忍不住给杜立芝发了信息。没想到,杜立芝秒回了电话,问清了原委,给出了措施并叮嘱尽快补救。一周后,“天天开心”的麦苗地恢复正常,给杜立芝送来了一面锦旗,杜立芝抓住这次机会,直接在地头开了个现场会,把科学地道的配药知识及时传播给群众。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同样的病虫害,不同的人来咨询,杜立芝就会讲解无数次,回访无数次,她跑遍高唐田地的角角落落,只为了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少走弯路多打粮。“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装满多少对农民的真情。”一句话,包含了杜立芝对土地的深情,对农民的感情。

“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是老百姓最揪心的事。疫情期间,杜站长帮助我们村的棚户销售了7000多斤西红柿,挽回损失14000元,她不但带着我们干,还帮着我们赚,想方设法为我们增收。有杜站长在,所有的困难都微不足道。”2023年3月16日,杜立芝被授予首个“聊城时代楷模”称号,高唐县梁村镇东屯村村支部书记徐启清等农民的现场讲述感动了众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份份真诚的感动,让成为“楷模”的杜立芝,闪闪发光,当之无愧。

“青纱帐”里的党代表

作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连续三届党代表,杜立芝始终牢记“党的女儿”身份,倾心传播党的声音,把“三农”事业作为“国之大者”,始终做党和群众信任的“泥土干部”,每一次的走访、慰问、宣讲,她总是会给百姓们说:“是党让我来的”。

在固河镇崔堂村,杜立芝的“马扎课堂”场场爆满,极受欢迎,九点开始的课堂,八点左右就有人搬着马扎去等着听,杜立芝将党的精神融合进自己的课堂,现场讲授一些当下时节的田地耕作问题,提问一个接着一个,百姓们都觉得“不够听,听不够,想让她多讲会儿”。以党的二十大代表“亲历者”身份,杜立芝第一时间深入部门单位、田间地头、农家院子宣讲,已有50余场次。“马扎课堂”“田间课堂”,还有通过视频平台传播的农技知识,传播覆盖面达266万余人次,单个视频传播量超6万次,让党的声音和农技知识飞入百姓家,真正打通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基层宣讲的时候,杜立芝从不会坐着讲。她说:“老百姓哪有坐着干活的,今天我站着,你们坐着听我讲。”对于老百姓们不太理解的政策理论,杜立芝就结合实际,通俗化宣讲。有关“种业振兴”,她告诉老百姓:“种粮选好种,一亩顶两亩。”农田灌溉的时候,她在田间地头告诉大家,高标准的农田能方便灌溉,省时省力,国家一直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农民们带来真切的实惠。“我走近群众,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才能让党的声音响彻沃土。”杜立芝说。

让党的声音扎根乡村沃野,杜立芝也把群众的声音送出田间地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到大会上谈什么”就成了杜立芝最上心的事情,本就对农村情况了如指掌的她专门抽出几周的时间进村入户做调研,在大会上提出了群众最关心的“菜贱伤农”问题以及“粮食安全”问题。此外,作为党代表,她积极联络,解决了村民反映的“有井没有电,有沟没有水”的“浇地难”问题,多方协调,建成了井井通电工程,把党对老百姓的服务,落在了实处。

“党的‘红地毯’,是对我的最大肯定。田野上的‘青纱帐’,才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舞台。”杜立芝说。

农业战线上的“常青树”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一个人通身是学问,一天能服务多少老百姓?

田里的庄稼长了一茬又一茬,杜立芝的名字也叫得越来越响,“闯”出名声的她,把对老百姓的服务,不再放在自己一个人的连轴转上。

2018年,高唐县成立了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从一个人、一间工作室到一支百人技术团队,再到今天覆盖全县所有村庄的千余名“田秀才”,“一百千”农技服务工程成为高唐县委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载体。自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成立起,二十里铺村就成了重点帮扶对象。如今,二十里铺村粮食产量从小麦最高亩产300公斤、玉米最高亩产500公斤分别提升到500公斤和800公斤。

杜立芝坚信,农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补齐农业短板。为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药用量,她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不断地在病虫害防治的药品上进行创新试验,形成了几套低毒高效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在她的努力坚持下,高唐县引进200余台大型施药机械,60余台无人机施药机械,统防统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百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防治效率提高了10%。

“仓廪实,天下安;粒粒粮,重如山。”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人是关键。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成为了新型农民的衡量标准。为民服务零距离的杜立芝,就是这样一位新型农民的引领者,她一个人感动了一群人,带出了千余名的“乡土秀才”,送“技”入户,让高唐县的老百姓,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上。

一身土,一身虫,一身泥;做一事,守一心,终一生。

当初写在日记本上的话,杜立芝实实在在地践行了一辈子,她赢得了高唐县农民的信赖,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尽管缺少陪伴,但女儿朱淑慧却从来没觉得委屈过:“她就是我面前的一棵树,我看着她的影子,我也想像她一样挺拔!”

此间春日,田里的麦苗正旺盛生长,就如同从高唐县田间走来的无数“杜立芝”,充满丰收的力量。

推荐阅读
  • 人间有大爱!月嫂与弃婴的感人故事

    人间有大爱!月嫂与弃婴的感人故事

    人间真情!月嫂意外抚养弃婴三年,如今求助寻找亲生父母。这故事比电视剧还曲折离奇,真盼着好心人能有个好结果。 三年前,黄庆芝是个经验丰富的月嫂,在武汉照顾着个一岁

    11-07

  • 从悲剧到幸福:吉林小伙花花与嫂子的感人故事

    从悲剧到幸福:吉林小伙花花与嫂子的感人故事

    在命运的交错中,吉林小伙花花选择娶嫂子王宇,并承担起照顾她和两个孩子的责任。这一决定不仅引发邻里热议,更揭示了背后深厚的人情与家庭的重生。接下来,带你一同走进他

    11-07

  • 一个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母亲的坚韧与爱

    一个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母亲的坚韧与爱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真实故事。1. 讲述了一位母亲的坚韧与爱,在某个特困家庭中,父亲离世后母亲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母亲与儿子相依为命,用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母爱

    11-07

  • 生死情谊:红军团长与农妇的感人故事

    生死情谊:红军团长与农妇的感人故事

    在1936年动荡的年代,一位红军团长被埋在深山中,面临生死关头。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妇王氏在寻找药材时无意间发现了他,她的勇敢与无私将改变两人的命运。 盛夏酷暑背景1936

    11-06

  • “感人故事:杨妞花聋哑养父的坚守与爱”

    “感人故事:杨妞花聋哑养父的坚守与爱”

    杨妞花的故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坚持。聋哑养父在她生命中的角色非常重要,虽然曾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她养大。这种决定反映

    10-28

  • “中国好人”陈艳辉分享“送教上门”感人故事

    “中国好人”陈艳辉分享“送教上门”感人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李璐)10月27日,株洲市芦淞区庆云山小学举办株洲市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之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第十九期,邀请了株洲市茶陵县界首中心小学教师

    10-28

  • 《感动!民间故事中的无私奉献之爱》

    《感动!民间故事中的无私奉献之爱》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生活着一位善良的姑娘名叫阿月,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温暖的心,总是乐于助人。村子里有一位孤独的老人名叫李爷爷,他无儿无女身体也不好生活十分艰

    10-25

  • 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

    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

    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十年前一个残酷的命运阴影笼罩着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位身患重病的父亲深知自己即将离开人世,而他那年仅六岁的可爱女儿还不懂生死的含义,眼中满是童真

    10-25

  • 在快递的背后,藏着怎样的邻里情?一段感人故事揭晓!

    在快递的背后,藏着怎样的邻里情?一段感人故事揭晓!

    创作声明:尊敬的各位朋友,本文所采用的素材来源于互联网,烦请切勿将其与现实相互挂钩。所运用的图片仅仅是服务于故事的叙述,在此期望诸位能够知悉。在繁忙的上海街头,

    10-25

  • 一次生死攸关的救赎:消防员与18岁少年的感人故事

    一次生死攸关的救赎:消防员与18岁少年的感人故事

    在湖北十堰郧阳区,一名18岁的少年因生活压力选择轻生,却在关键时刻得到了消防员们的及时救援。这起事件不仅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更唤醒了我们对理解与关爱的珍视。 事件经

    10-2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