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农村,父母辛苦将他养大,想让他学业有成、走出大山,他却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小山村教书;
他是学生口中的“扁担”校长,只因翻越重重大山,仅用一根扁担为学生挑来教材和教学用具,更挑出了孩子们的未来;
他是一名妥妥的80后,如今从教21年,他早已双鬓斑白,看起来比同龄人沧桑很多,他却说当老师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他就是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的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
张玉滚
放弃走出大山,选择回到家乡教书
张玉滚和家里人祖祖辈辈都被“困”在河南省高丘镇黑虎庙村这个小山村里。
可这些大山,限制住了张玉滚的生活半径,却没有束缚住张玉滚渴望走出大山的心。
张玉滚发誓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离开这个小山村。而父母也期盼张玉滚将来走出大山,不再继续父辈蜗居大山的命运。
2001年,21岁的张玉滚终于毕业,他决定到深圳闯荡。
临行前,他特意来到曾经就读的小学,算是和家乡告别。
老校长带他到当年学习的教室,教室里依旧是破旧的桌椅、残损的书本,里面还坐着十来个孩子。
这和张玉滚对小学的记忆一样。
张玉滚
当看到孩子们澄澈的眼睛,张玉滚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自己也曾经像这些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未来。
从校长口中得知,学校非常缺老师,张玉滚恍然间明白了老校长的用意:老校长希望张玉滚能留下来教书。
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去深圳,或许能改变他一家人的命运;可如果留下来教书,就有可能改变更多家庭的命运。
经过再三考虑,张玉滚决定留下来。
张玉滚
当他回到家和父母说起自己的决定,毫无疑问遭到父母的纷纷反对。父母不解,好不容易有机会能走出大山,却又要回到大山待一辈子?
可看到儿子如此坚决,父母也只能尊重儿子。
至此,张玉滚放弃了去深圳赚大钱的计划,成为一名工资收入微薄的山村教师。
走十几小时的山路,只为送教材
第一天,当张玉滚以老师身份来到教室,他看到孩子们齐整整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他。
刚参加工作的张玉滚内心无比紧张和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更不知道学生会不会喜欢他。
当孩子们真诚热情地欢迎他,让张玉滚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带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
然而,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学生没有教材。
学校在黑虎庙村,而教材却还在高丘镇上。
张玉滚挑书走山路
从村里到镇上,直线距离20公里,何况还要翻过一座1600米高的大山,若沿着山间小路需要行走十多个小时。
山路无法通车,想要运东西,只能靠人力,以前都是老校长用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教材。
张玉滚当然知道难度,可为了孩子,年轻的他主动承担起挑书任务。
这一天,天还没亮,张玉滚就带上扁担、编织袋和手电筒,还有父母给他准备好的干粮和水,踏上了行程。
山路崎岖陡峭,他只能小心慢行,来到书店已经是下午时分。
到了书店,张玉滚赶忙装上教材和教具,吃了几口馒头,就沿原路返程。
挑着沉重的东西,回来的路起初还都是上坡路,需要消耗更多体力,可张玉滚还是尽量加快步伐,他想赶紧把教材挑回学校。
可偏偏天公不做美,晚上山间突然下起了大雨。为了安全起见,张玉滚只好暂时避避雨。
等到半夜雨停,张玉滚便不顾夜黑路滑,又连夜赶路,到了村里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一天一夜的赶路,张玉滚的脚趾磨出了水泡,肩膀也被扁担压出了红印,父母看着心疼,可张玉滚却像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一样,心里说不出地高兴。
张玉滚与学生交流
就这样,张玉滚就靠着一根扁担,连续6年徒步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教材、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希望。
张玉滚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扁担”校长。
他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全能型”爸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
这句话来形容张玉滚再合适不过,他几乎把爱都给了学校的孩子们。
随着老教师退休,又没有新的老师要来,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不影响以后教学,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炼成“全能型”教师。
他不仅传授给孩子们数学、物理、英语知识,给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带着孩子们去大山里感受大自然的变幻与神奇。
张玉滚陪学生走山路
因为学校是寄宿制,张玉滚白天是老师,晚上更是成了孩子们的代理“家长”,为孩子们铺床、带领孩子们晨跑。
执鞭上课,劈柴生火,缝缝补补,一餐一饭,既为人师,也为人父。这是老师和学生对张玉滚的生动描述。
因为学校两周放一次假,很多孩子都会想家。张玉滚害怕有的孩子内向,不外露情绪,而是把话都放在心里,担心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张玉滚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带他们去爬山,了解他们的心思,开导宽慰想家的孩子。
张玉滚与学生玩游戏
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校孩子身上,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看起来比自己实际年纪大十多岁。
有人劝张玉滚应该到城市里找一个好的学校歇一歇,可张玉滚却说:“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坚守自己当初的决定,让一代代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把爱给了孩子,却唯独亏待了家人和自己
看到学校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张玉滚特别幸福。
可他却没有机会看到自己九个月大的女儿长大,这也成为他一生无法弥补的伤痛。
那是2009年的某天,因为自己实在抽不开身,张玉滚让妻子帮忙到镇上为学生买书,因为家里没人照顾,九个月大的女儿也跟着妻子一起去买书。
早晨,张玉滚看着妻儿上了三轮车,还挥手和她们道别,让她们买完书后赶紧回来。
张玉滚
张玉滚则到学校去上课,他兴高采烈地等待妻子回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噩耗。
中午时分,张玉滚听到学校外有村民的喊叫声“三轮车翻车了,快来救人啊!”
张玉滚闻声赶紧跑出去,听到人群里有人喊这是张玉滚的女儿。
张玉滚走到人群中,看到载着妻子和女儿的三轮车翻到路下边20多米,三轮车师傅正抱着一个小女孩,说是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而妻子的头部和腿部也受了重伤。
张玉滚整个人瘫坐在地上,自责不已,更感到愧对妻子。
校长听闻此事,让张玉滚在家多休息几天,照顾生病的妻子,也好好调节一下自己。
可几天之后,张玉滚就强忍着伤痛,再次站上了讲台。
他就是这样的人,爱教育已经超越了爱一切。
还有一次,天还未亮,张玉滚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开会。不料半路起了大雾,视线不好,道路湿滑,车子在拐弯时失去控制,张玉滚被重重摔在路边一块石头上。
校长和家人都劝他在家好好养身体,可他却说:“我没事,工作要紧,几十个孩子等着我呢。只要让我教书,我的病就好了。”
于是,不顾劝说,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在家人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这就是张玉滚,他把学校的每位学生都他的家人,把学生当成最亲的人。把爱给了孩子,却唯独亏待了家人和自己。
不只一人奉献,更动员周边人
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张玉滚更加清醒地知道,要想让学校办下去,师资力量是基本保障。
既然外面没有人愿意来,那就动员自己身边的亲人加入支援教育的行列。
因为学校是寄宿制,起初,孩子们都得自己带吃的到学校做,张玉滚为孩子们申请集体食堂,遭到拒绝。
无奈之下,张玉滚说服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和他一起给学生做饭。
张玉滚给学生做饭
虽然妻子起初不愿意,因为这意味着家里的收入基本被阻断。可妻子最终拗不过张玉滚,只好回来帮忙,家里只好靠张玉滚父母种植中草药的收入生活。
不仅如此,张玉滚得知自己的侄子侄媳妇大学毕业,他就扮演起了当年老校长的角色。
在张玉滚的劝说下,侄子侄媳妇决定留下来和他一样留在家乡当老师。
张玉滚曾经教过的学生也在毕业后回到黑虎庙小学教书,每年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教师来支教。
可爱的学生们
看着教师资源越来越多,张玉滚也看到了黑虎庙村孩子们的未来和希望。
在一次采访中,张玉滚说自己只想当好大山深处的播火人。
“虽然从身体上感觉到累,但是心灵上是不累的。这些学生是山村的希望,看到他们认真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找到好工作,这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他的初心,他真的做到了。
没有半点儿功利色彩,甘愿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健康,为教育作出贡献,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宁静与幸福。
张玉滚就是这样的人。
在世俗看来,张玉滚很辛苦,也有人根本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可是,当张玉滚看到那个曾经破旧的乡村学校有了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还有了塑胶跑道、图书馆、一体机。
外地来任教的老师也有了周转房,孩子们的脸上有了更加灿烂的笑容。
张玉滚说“一切都值得”。
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改写了更多孩子的命运;靠一根扁担,挑出63名大学生的未来和希望,帮助他们实现了走出大山的理想,张玉滚觉得人生充满了意义。
. END .
【文|田心】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幼儿园出现关停潮,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幼儿园拒收你家宝贝了
央视三大媒体齐点赞:长沙超市大姐留灯十年,守护晚归女孩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