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等你很久了
相传在日本奈良的东大寺,住持永观和尚在寺院的藏宝库中见到了一尊77厘米高的阿弥陀佛圣像,生起了极大的信心。
就在这时,他听见佛像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救济众生才是这尊佛的本愿,收在宝库里太可惜了!”便知道自己与阿弥陀佛的因缘深厚。
当他从东大寺退居,回到京都禅林寺时,就把这尊佛像背在肩上,东大寺的僧众想要讨回这尊佛像,一直从奈良追到了京都,可是怎样都没办法将它从永观和尚的肩上取下来,只好允许这尊佛像留在了禅林寺。
有一天,永观和尚在佛堂经行念佛,却看见这尊佛像从佛坛上走了下来,走到自己的前面引导自己经行。
惊愕的永观和尚愣在原地,没想到阿弥陀佛又回过头,满眼温暖地凝视着他,对他呼唤到:“永观,太慢了!”
就这样,这尊佛像一直保持着回头的姿态。
正如《楞严经》中所说:“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原来佛也会回头等我们,在他的眼中,满是我的身影啊!
勇敢向前走我会守护你
《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故有厌离五浊、欣乐净土的信仰!
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中有一个“二河白道”的比喻:
有个人往西而行,却见路中有两条深不见底的大河,一边是火河,一边是水河,而水火之间则有一个“白道”。
受到水火两河的波浪和火焰的侵扰,这个行者想向西而行,恰好又遇到恶兽的贼匪的追逐,他想,如今回头也是死、停在白道中央也是死、走到河里也是死,只得走上这条“白道”。
当他走上这条“白道”,就听见身后东岸有人高声大喊:“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
又听见西岸有人在呼唤他:“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行人受到鼓励,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善导大师说,东岸就比喻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火宅,西岸即是极乐宝国,而水火二河就是指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而白道就如同众生的善心,虽然微小却是解脱之道。而群贼追逐呼唤就是恶友妄说见解,迭相惑乱。
幸而有释迦如来在此方发遣,鼓励行人前进,而阿弥陀佛则在西方悲心招唤,若能信顺二位世尊之意,便能与佛相见,何其珍贵的大事因缘!
佛陀从我的心田走出来
ldquo;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万法全赅!不分利根、钝根,只要我们称念佛陀的圣号,不仅是随顺佛的本愿,踏上了净土的康庄大道,更是在每一句佛号之中,念念是佛,有佛陀的庄严化身从我们的口中涌出。
这尊塑像是京都六波罗蜜寺说收藏的空也上人立像。空也上人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念佛人,他念佛不辍,弘扬净土信仰,人们都尊称他作“阿弥陀圣”“市圣”“市上人”。
确实这尊塑像不仅仅是净土行人的想象而已,而是《观无量寿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的真实写照!
净土宗的五祖少康大师每次升座之时,高声念佛,他的弟子们就会见到这个奇异的景象——大师每念佛一声,口中就走出一尊佛,念十声出十佛,如同联珠之状。
这时后少康大师就会问大家:“汝等见佛否?若见佛者,决定生净土。”
虽然时丁末法,但我们虔心念佛,也就是在请佛住世,有无量化佛从我们的口中涌出,即使我们业障缠缚不能见到,但佛陀从未忘失他的本愿,时时刻刻都在护念摄受着念佛人。
我劝你放弃抵抗
正如《阿弥陀经》所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念佛的路上,总有那么一些插科打诨、偷懒放弃,每每这个时候,就是阿弥陀佛要重点“关照”的时候了。
在《阿弥陀佛钩召图》里,阿弥陀佛正牵着绳索拉着“我”,而观世音菩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撬着“我”那刚强难化的倔脾气,生怕我晚了一刻或是中途放弃。
而大势至菩萨则在阿弥陀佛的身旁苦口婆心大声呵斥:“你现在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念的每一句‘阿弥陀佛’都会让你成就,晚成就不如早成就,我劝你放弃抵抗……”
可见佛陀的悲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完全放下自我的无私情怀,一心站在我等凡夫的地位上,想尽一切办法,有时候也不禁捏一把汗呐。
游子归家啦
《观无量寿经》中说,“若念佛者,当知是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阿弥陀佛的世界,是一个庄严的大学校,只要我们努力精进,就一定会“游子归家”,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作同修伴侣,亲聆听佛陀的说法音声,在安乐国中,安心地修学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