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一段网友无意中拍到的视频,温暖了许多人。9月30日晚,人声鼎沸的重庆千厮门大桥上,大雨突降,一把红色的大伞下,交巡警、保安、大叔大婶、小哥哥小姐姐,挤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躲雨。这个“像极了电视剧里的大团圆”画面,治愈了很多人。这则新闻经上游新闻报道后,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引发不少网友“转点赞”。
视频中的交巡警夏英柯说,这是他第一次节假日在千厮门大桥上执勤,看着游客兴奋地在桥上观景、拍照,自己心里也特别自豪:“看到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人喜欢,心里很开心!”他的这句话,也代表广大重庆人“宠游客”的心声。
重庆“宠粉”,由来已久。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重庆再度迎来一波游客高峰期,光是渝中区洪崖洞的游客接待量就预计超过百万人次。为了让广大的外地朋友获得最贴心的旅游体验,重庆继续发扬“宠粉”精神,“从上到下”都做好了“层层准备”:洪崖洞进行了人行空间优化,嘉滨路拓宽人行道和观景空间;重庆轨道交通继延时运营之后,特别推出双节期间限量发售的“三日票”;滚动发车的夜间快线1号线,大桥之上的充电宝,200多项各具特色的秋季文旅活动……一句话,只有外地朋友“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当重庆把“宠粉”写进规划里、铆在细节上、落到行动处,治愈和温暖,便成了重庆最具标签化的城市底色。今年7月,重庆凭借“最宠游客的城市”这一经典案例成功入围“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年度省域及城市品牌优秀案例名单;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预计4600万人次的打卡人群接踵而至。重庆的“热度”,便是游客对重庆“宠粉”最实在的回馈。
“网红”城市如何能够“长红”,这是很多城市营销的一大终极命题。要实现这一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将服务意识,根植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心里,并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淄博之所以“出圈”并维持热度到现在,其背后既有地方政府下决心大力支持城市服务业整体转型的宏观因素,也有淄博广大群众不计得失服从大局的个体原因,政通人和加上齐心协力,自然带给游客满满的好评体验。
从淄博到重庆,治愈外地游客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面,一条好评,而是“小感动”背后的“大文章”:首先需要调整改变管理意识为服务意识,一切以提升游客体验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解游客之所难;其次需要提前规划,将行动落到实处,比如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在吃、住、行、购、娱等各方面做出完善措施、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以给游客舒心畅快的体验;最后,要上下一心达成共识,要以主人招待宾朋的真诚,拿出暖心的行动,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淄博街头的一顿小烧烤,重庆千厮门上的一把伞,就是这篇“作文”最好的注脚。怎么“宠粉”怎么来,持续当好“最宠游客的城市”,这是重庆的目标,也是重庆一次又一次交出的高分答卷。
上游新闻评论员 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