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
棋圣聂卫平与人下棋时,手中常持一把折扇,上书“八风不动”四个字。
所谓“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人活一世,境遇起伏,有酸甜苦辣,也有盛衰荣辱。
活得通透的人,在饱尝艰辛后懂得人性莫测,在世事纷扰之间修得豁达淡定。
既容得下别人讥谤,也耐得住世间苍凉。
01
容得下别人讥谤,是格局。曾有网友问蔡澜:先生如何看待别人的负面评论?
蔡澜先生回了四个字——不理没事。
人人难免恶语中伤。你若句句入心,只会平添烦恼。
画家黄永玉早些年和同为画家的范曾很合不来。
范曾脾气火爆,多次在各种场合诋毁黄永玉,说他的画“崇洋媚外”,缺乏中国画的功底,不足以称作大师。
甚至讥讽说:“他要是愿意虚心学习国画,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画家。”
他还在自己的画中,把黄永玉丑化成一条狗,被洋人牵在手里。
黄永玉对这些事情从未回应过。
在他看来,时间宝贵,没必要浪费在这些破事上。
闲时他画画、读书,看山看水,日子过得悠闲而自在。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在世,被人批评没什么不得了,如果对别人的谈论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
流言蜚语也好,恶语中伤也罢,最高明的处理方式不是与之纠缠,而是开启静音模式。
把耳朵关上,把心沉下来,才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许知远因为《十三邀》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引来不少谩骂。
几乎每期访谈,都有弹幕骂他“装清高、伪知识分子”。
他也一度因为这些评论怀疑过自己。
但后来,他不断读书、行路、见人,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没办法令所有人满意。
不理解你的人,只是因为和你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嘲讽你的人,只是因为和你所处的层次不一样。
于是他收回对外界的关注,潜心打磨自己的节目,直到现在,《十三邀》已播出七季,成为平台最火爆的节目。
一个人的心胸与格局,往往体现在他面对负面声音的态度上。
站得越高的人,内心越笃定。
他们能容得下外界的喧闹嘈杂,不争对错;受得住众人的议论诽谤,不置身是非之中。
讥讽也好、误解也罢,听后淡然一笑,继续埋头行路。
02
受得了世间苍凉,是智慧。作家冯骥才在文章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是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赞美诗了。”
活到一定年纪才明白,世事苍凉,迎来送往才是人生常态。
前阵子重温小说《沧浪之水》,里面有个情节很耐人寻味。
施厅长原先在位时,出差去广州,高级轿车早早等在了门口,大家为帮他提行李挤破了头。
退位后再去时,下了飞机左等右等,好几个小时却一个人影子也没看见。
从前他走路带风,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问好,后来别人见了他,都绕道走。
从前读到此段,只觉讽刺心酸,后来才逐渐理解,人走茶凉,乃是人生常态。
古时孟尝君记恨那些在他落魄时对他不闻不问的人,他的门客语重心长地宽慰他: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
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就像生命必然要走向死亡,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这也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们常说时间识人,其实识人的不是时间,是你自己的经历。
遭白眼、遇冷落,任谁都会愤懑不平。
但当你历经人生百态,就会逐渐懂得人性之幽微,学会了接受与看淡。
季羡林老先生,特殊时期被下放到牛棚改造,之后那些之前对他笑脸相迎的人,转眼对他避之不及。
朋友们不再写信给他,偌大的燕园,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与他说话。
某天他孙子发烧住院,他推着破自行车匆忙往校医院赶。
力不从心之时,有人大胆上前帮他推了一把车,他感动得泪水涟涟,还说“这件事、这个人我毕生难忘”。
一次这么简单的出手相助,竟使季老一生不忘,当时他被孤立的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忆及从前种种,他却对任何人都没有怨恨,“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当你洞察了人性幽微,对人对事就少了一些苛责,多了一些理解。
看懂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
莫言少时经历过许多不堪的事情,成名后又饱受诟病,总是被讥讽被质疑。
他说,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的经历与智慧,都浓缩成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
人间有百态,世情有冷暖,与其一味较劲,不若与之共处。
点个赞吧 ,看清一些事,也看淡一些事,历沧桑依然良善,经风雨还是天真。